医药网2月18日讯 在2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不允许在“审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所谓“新药”:“还不是为了涨价?!”
总理一句话道出了某些“新药”换汤不换药的猫腻。有药品零售业内人士直言,十多年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几十次调整药价,但是每次“限价令”颁布后,都有80%的限价药从医院、药店消失。与此同时,药企、药商将廉价而疗效好的药品“改头换面”,按“新药”重新报批。
换个“马甲”就涨价,这在医药界已是公开的秘密。
有数据显示,国家食药监总局和省(市、区)每年审批的新药达一万多种,而美国药监部门每年仅受理一百多种新药。我国新药数量是美国的近百倍,真的是我们的药品研发能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药企的研发能力嘛……
这一万多种所谓的“新药”,无非是换个名称、换个剂量甚至换个包装的“伪新药”。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些年让总理怒斥的审批通过的“伪新药”都有哪些?
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广东省药品招标,西安大恒生产的“克拉霉素”软胶囊为5类新药,只改变了剂型,由普通胶囊改成软胶囊,就摇身一变成为独家品种、享受单独定价后身价比普通胶囊高出22倍。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2012年报道,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的一种名叫阿西莫司的降压药,同剂量的药从胶囊变成片剂,涨价28元。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的几毛钱一只的简装氯霉素眼药水,现在在市面上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精美、价钱翻倍的“新药”。
和氯霉素眼药水有着相似命运的还有银翘解毒颗粒、简装银翘片、简装三黄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土霉素片和红霉素片等等。这些以前被放在药架最低层、价格最便宜的药品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你聪明的,告诉我,价格便宜又好用的良心药,都到哪里去了?
除了改变剂型、改变包装,有些医药企业提交审批的所谓“新药”只是改了个名字而已。
据报道,罗红霉素有40个名字,头孢三嗪有30个名字,预防和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单硝酸异山梨酯也有21个名字,抗菌药氧氟沙星的名字则达52个之多……
按照国际惯例,一种药品通常有三种名字:化学名、通用名和商品名。而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可以用不同的商品名,如治疗感冒的复方氨酚烷胺胶囊(通用名),商品名有快克、感康、太福等,药品的主要成分相同。
为何这些药品热衷于穿上几十层“马甲”呢?从一些药物改名后的价格就可以看出端倪。
小编在互联网售药网站搜索发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氟雷他定片,命名为息斯敏牌后,同剂量产品定价翻了五倍。
类似的,注射用的维生素C改名后价格是原来的57.5倍。阿司匹林改名后价格提高2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