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药价改革大半年:部分血液制品价格上涨15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9  浏览次数:91
  医药网1月28日讯 血液制品是少有的一类供不应求的药品。     料到会涨,但没想到涨这么凶。     根据方正证券的研报,药价改革后,不少血液制品价格出现上涨,特别是部分小品种上,比如,纤维蛋白原调高150%左右,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破免)调高70%左右。另外一个有涨价的血液制品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静丙),西南证券(7.910, 0.00, 0.00%)列举数据称,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约10%-20%。不过,血液制品的最大品种,即人血白蛋白由于进口产品较多,价格基本上稳定。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而人血浆中有92% - 93%是水,仅有7% - 8%是蛋白质,血液制品就是从这部分蛋白质分离提纯制成的。     为什么血液制品会涨价,这还要从中国药价改革说起。     2015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联合制定的药价改革方案落地,核心内容是“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此前,政府一直使用最高零售价来限制药价上涨,并且进行过31轮药价下调。     总体上看,由于有招标采购和医保控费机制的综合制约,加之对市场交易价格监测监管工作的强化,因此绝大部分药品市场交易价格不会上涨。     但血液制品是个例外:由于浆站需要审批,供给端受浆源的限制,增长较慢,需求则非常刚性,血液制品是少有的一类供不应求的药品,即便以往政府给出最高零售限价限制,血液制品的定价非常接近最高零售限价,而其他药品的定价实际上离政府的最高零售限价很远。     所以,即便在限价时,发改委也曾调高过部分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如人血白蛋白提价5%     一般情况下,在血液制品的成本构成中,血浆成本已经高达55%-60%。而且血浆供不应求:西南证券信息显示,2010年,卫生部测算中国采浆量需求约8000吨,预计目前的采浆量需求超过12000吨。但2014年采浆量约为5700吨,存在巨大供需缺口。     所以,血液制品价格会上调是业内共识,但部分血液制品的上涨幅度确实超过预期,在药价改革落地前,上海证券对不同的血液制品提价幅度的估计是10%-20%不等。     品种间的涨幅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供求关系。     比如,价格上涨幅度较小的静丙供需稳定。中生股份市场部统计的2014年全国血液制品批签发数据显示, 2014年,共有23家生产企业获批静丙,累计签发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折合2.5g/瓶)707.79万瓶,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5.68%,市场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的状态。     而破免则是紧俏品种,过去一年,该产品缺货的消息屡见于社会新闻。     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澎湃新闻,限价之时,破免是血液产品中利润最低的一种产品,甚至成本与价格倒挂,而且和其他血液制品不同,采浆更困难,这必须要求血液贡献者注射过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并产生抗体,所以不少企业之前不愿意生产。     现在对消息者的一个利好是,生产能力在增强。     西南证券报告指出,估计2015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累计总数达到200余个,相比2013年新增了40余个,供不应求下增加浆站供给是大势所趋,在提价预期下各血制品企业亦积极寻求新设浆站审批,未来几年或将步入浆站审批高峰期。     所以,未来3-5年被认为是血制品行业量价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当然这个说法也可以这样理解:即产量增长仍无法缓冲价格增长的速度,血液制品的价格还要涨。     从投资的角度看,有研报推荐的上市公司是,博雅生物、ST生化、华兰生物。
 
关键词: 药价;血液制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