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月8日讯 当沉淀了20余年的DR产业,遇上医疗事业大发展的春风,产业内站在风口的企业就满天飞。然而,较低进入门槛的常规DR行业,吸引了各方资本进驻,结果不是蛋糕越做越大,反而是众多“玩家”引火烧身。潮水逐渐退去,行业乱象原形毕露。DR行业如何复活?这还得从根本出发,回归行业的价值本源,走技术创新之路,提升医疗诊断水平。
今年社会话题很多,有持续打虎、打击IS组织、世界经济下行,互联网+,大众创业等大话题吸引众多段子手吐槽。然而,对于一个相对保守封闭的DR行业,也是多事之秋。今年DR行情很火爆,但是没有几个厂家真正感到高兴;甚至大部分厂家痛声疾呼:DR行业这样走下去,必然要自取其命,中国DR产业已经做烂了;必须回归理性,寻求突破以求新生。
一、风雨飘摇的中国DR行业
DR行业现实情况确实不太乐观,众多厂家正在火上炙烤。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价格战频发,最终拖累整个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滑。这也导致整个产业链上的各方都大受其害,中国DR行业进入“辉煌的严冬”(市场总量持续增长,盈利水平持续下降)。
1、急剧膨胀的DR厂家。
国内品牌已经达到100多家,除了几家是全国性经营的,绝大部分是只在几个省经营的区域性品牌、甚至只进行项目运作的品牌;同样,还要面临国际品牌的竞争。目前在中国的国际品牌也有数十个,并且部分还是老牌企业,如西门子、GE、飞利浦、岛津等。
国内企业还面临一个致命问题:绝大部分无核心技术。100多家企业中,真正能够做产品的企业不到5%,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注册制(只注册,依靠其他部件供应商提供产品组合拼凑)。这非常像刮胡刀市场当年的情景:当吉列发明自助式刮胡刀进驻中国,国内众多厂家一哄而上模仿,紧接着就是大洗牌,最终中国企业溃不成军,只有寥寥几个技术创新者混迹于该市场。
简单的复制模仿,山寨文化兴起,结果就是竞争手段趋向单一:低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延保:终身免费保修;分期:免费试用、3年、5年分期付款;这些在很多行业闻所未闻的手段在DR行业累见不鲜。
产品创新成为稀有:一个新兴行业的良性发展本应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众多的发明与专利会应运而生,但是中国DR行业的创新绝大部分停留在模式创新:大家都是基于中国市场这个蛋糕如何去分做文章,而不是思考如何提高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如何参与全球蛋糕分配。
居于上述因素,DR行业毛利水平大幅下降。竞争的无序导致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急剧下降,呈现出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窘境,然而,企业想仅仅通过模式创新来力挽狂然,结果却是无济于事,现金流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然后促销手段就更是层出不穷,恶性循环就此上演。
2、备受煎熬的行业价值链各方
麻痹的上游供应商。
面对如此巨速增长的DR市场,探测器、球管等部件厂家都加足马力,扩大产能,以满足表面繁荣的DR需求。然而国内主要的部件厂商在新技术的投入实际是不足的。在过热的DR竞争中,相互之间也是以吃定现有市场为核心目标,在新技术上实行自我麻痹。
煎熬中的渠道商。
遇上火热的市场,本来是贸易商喜大普奔的事情。但是,面对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最受伤的首先是渠道商:产品同质化、价格透明、厂家把压力下移给渠道,DR成为很多渠道商的鸡肋。由于产品无竞争力,导致竞争手段畸形,被迫使用融资手段增大销售砝码,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急剧下降。同时,面对急剧恶化的市场,为保证基本市场份额,被迫增大人力投入,企业的人均效率急剧下降。竞争的无序导致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急剧下降,而面对DR生产企业的85%以上亏损的局面,渠道商的利润水平也被迫急剧下降。
无奈的医院。
100多年以来X光机的诊断方式没有多少改变,厂家不专注于如何提升改进产品性能,提高诊断效果,而是思考如何弄些模式创新,增加其销量,这让诸多有追求的医生对国内的厂家很不满意,但是又很无奈。以拼凑为主要生产方式的100多家企业在市场上并存,对于医院来说绝对不是福音,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买个陷阱,买完后找不到售后服务的厂家。售后服务已经成为行业丑闻聚集地。在没有产品创新的前提下,所有的价格低、付款优惠、服务条款增加必定是由于以下原因:1、质量差;2、后期服务费用高;3、有高值耗材存在;4、虚假承诺;而这些,最终都是医院受伤。医院如果购买到性能不能满足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要求的设备,患者肯定对于医院会产生不满,由此导致的医患纠纷每年都有。能够降低漏诊误诊已经成为医院考量国产设备的关键指标。
表面得利的病人。
貌似采购成本低了,诊疗费用就会下降,患者就会得益,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游戏规则中最后买单者一定是病人。刚刚谈到的DR行业各种乱象,其实风险最终还是转移到了患者。
比如设备不稳定风险:机器不稳定、售后无保障、甚至机器本身在诊断过程中对医生与患者的伤害,都可能成为低端产品泛滥成灾后出现的必然现象。
诊断技术不进步风险:人类在治病与杀人两个领域的技术突破向来是追求极限的,绝对不会为了低成本而将就,但是几十年不改变的传统X光机诊断方法现在已经证明对于很多病例是有漏诊风险的。
隐性高成本消费风险:由于DR设备的采购成本与使用成本低可能被引导去消费CT等其他更加昂贵的影像设备,最后反倒是增加诊断成本与治疗周期。
从整个中国DR产业的价值链条可以看出,一场行业悲剧已经上演。一个才红火了几年的DR行业将如何选择?是将中国市场做烂之后,让外国品牌坐收渔利,还是冷静思考,寻求新的出入,打一场复活战呢?
二、中国DR行业复活战
面对目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大部分DR厂家除了无奈也没有别的办法。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在积极的寻求突破点。要在中国打一场行业复活战,行业一定要重新回到行业生存的价值原点。
生命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作为医疗器械企业,应该时刻将提升人类健康水平作为自身核心的价值和使命。从这一价值原点出发,对医疗设备持续的技术创新,开发出更精准高效低成本的产品是医疗人的价值追求。
1、中国DR行业的期望。
行业的兴衰受到经济大环境方面的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产业内新技术新产品的革新带来的新变化。面对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现实,业内大声疾呼新产品出现。这个新产品要满足以下条件:
满足医院需求:可以大幅度降低漏诊风险,提高诊断效果与效率,解决医院与病人的矛盾;
满足业内厂家需求:技术门槛高,发展空间大,厂家之间可以良性竞争;
满足渠道商需求:产品差异化程度高、技术领先,有利于渠道商的发展;
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满足政府的就业、税收、服务职能;
最关键的是满足病人诊断要求,真正有利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2、行业的觉醒与探索。
目前DR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多个潜在发展趋势,这是行业新生力量聚势的开端。总体来说,新技术聚焦两个大方向,一是朝低剂量成像发展的技术路线,主要代表是基于CMOS成像技术的开发利用;一是朝可视化成像发展的技术路线,主要代表是动态DR的开发利用。
目前,医用CMOS成像技术的研发阵地主要聚集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欧洲高能物理研究所,到目前产品尚未成型,离推广还有待时日。
基于动态成像技术的产品,目前已经在各个国家得到推广,尤其是在高等级医院获得较好的临床评价。目前,我国已经有数个企业在这个领域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其中万东医疗、安健科技、康达国际三大巨头都已经掌握了动态DR整机技术,其中安健科技掌握了整套探测器技术;上海奕瑞光电即将推出标准化动态探测器,这些都是中国DR行业突围的标志。
然而,新技术的发明不易,推广更加艰辛。这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阻力。首先,不论入行时间多久,现有企业为数众多,绝大部分厂家刚刚掌握了整机技术,还没有尝试过投资回报的滋味(本质上,就目前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已经注定不会有投资回报),现在要推广新的技术,这会要了他们的命,所以面对新技术,这些厂家首要选择就是抗拒和诋毁。这在网络上看到各种骂战,就是一个例证。第二方面的阻力,来自用户对新品的接受过程。好产品最终都将被接受,但是每个产品推广的周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DR技术刚刚普及,就要开始进行新技术的推广,用户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很多的疑惑,这也是情理之中。其三:由于研发费用高昂,初期的购买价格很贵;由于一开始只有进口品牌垄断经营,维护费用也十分高昂;虽然高等级三甲医院基本上都有进口的动态DR(武汉协和有3台岛津动态),但是到了二甲以下医院,还是属于贵族消费。众多县级医院、基层医院想要动态DR这个新产品、厂家又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降价,这个矛盾导致动态DR出来了5年以后也没有在中国市场普及。
3、中国DR企业的复活之路。
新技术已经通过临床验证。
虽然动态DR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主要的三方面阻力,但是已经获得临床高度认同的设备必将推广和普及。其实,国际上早就开始了新技术的研发,动态DR不是新鲜事物,国际巨头早就发力研究;2009年,日本岛津,利用平板探测器与数字胃肠结合,推出了第一代动态DR,实现了可视化拍片;2011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基于动态探测器的整机,推出了新一代动态DR;同时美国GE、法国斯达福等企业,相继推出了动态DR;泰雷兹、瓦里安开始向全球供应动态探测器;在过去的5-6年时间里,动态DR在一些高等级医院的临床使用,已经证明动态DR的临床意义重大,解决了原有常规DR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解决了很多以前需要用CT解决的问题;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病人的健康得到更好的呵护。
新技术在中国已经有了更多积累。
中国DR行业目前虽然面临同质化价格战,但是这一轮市场的火热,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技术普及和积累,国内部分厂家已经基本掌握了核心部件的技术,有能力在其基础上研发动态成像技术,或者开发成其他更加高效的技术。同时,动态DR目前技术成熟度尚没有常规DR那么开放,同时动态DR的技术壁垒较高,如果国内企业能够聚焦于动态成像技术的开发,将能和国外企业一决高下。
中国DR行业要复活,整个行业也要更加团结一致,加大技术交流与合作,争取更早的攻破更高难度的技术壁垒。虽然目前安健科技和奕瑞光电在动态DR探测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成果,但是单单依靠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然而,就像常规DR的市场发展规律一样,动态DR技术也将会有15-20年的发展机遇期。只要掌握动态DR技术,市场就能够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同时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放在国内市场,更需要去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这样才能打一场漂亮的复活战,中国DR行业才能又一次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