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对一些医药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目前医药行业有一些认识的误区,这将会对医药人的经营策略产生偏颇。下面是医药行业的几大误区:
一、成本优势是未来竞争的关键之一
我们调查了很多药企,发现一个问题,凡是在成本上想尽办法降低的药企整体的竞争能力都比较低,这是个很怪异的现象。
比如一般我们认为成本优势在招标广泛化的今天,肯定是竞争的利器,比如,生产一个产品,你的是1元,而我只需要0.8元,那么我的利润无形中就高了0.2元,同时在招标的唯低价是取中就可以凭借更低的价格获得标的。
又比如我的营销成本低,那么就可以在核算上有更多的利润出现。
但我们发现凡是把精力都放到尽可能的放到砍成本的企业,基本上是多少年都还是中小企业或者是老牌的发展能力不足的企业,而那些更注重市场开发,更注重研发,更注重人才的药企,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没有刻意砍成本的企业反而发展得很好。
这里没法用数据,只能说结果,所以,我们觉得,可能是合理的降低成本是可行的,但想尽办法降低成本的行为可能给企业带来诸多弊端,尤其是太过于砍成本的话,可能生产出很多不合格的药品,可能让高端人才进不来,可能研发能力上不去,结果就是竞争力弱化。
所以,成本优势未必真是竞争的关键优势,但是,应该建立在合理范围上。
二、未来药品的价格是持续走低的
这个结果是笔者史立臣始料未及的,随着招标的唯低价是取,医院用药整体价格都在走低,但根据调查结果,现在消费者购买药品的价格确实在上涨,尤其是药店和门诊的药品价格,上涨很快,这两个市场是不受政策辖制的,药店门诊涨价消费者可能感受最深。
所以,我们也关注了医药药品上涨的因素,我们发现,医院用药价格上涨很多体现在药品单位数量上,比如原来招标品种一个包装数量是50粒,价格100元,每一粒均价2元,后来价格降到了60元,而药品一个包装的数量变成了20粒,每一粒均价3元。可见,招标可能在很多药品上并没降价。
或许要人说招标是有一定的规定的,但需要知道的是,招标结果和真正的药品配送结果可能存在调整的可能。至于为什么调整和怎么调整,不得而知,但可见很多手段都能做到,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个结果。
如果没觉得你的企业的产品涨价,估计是没有使用或者不会使用或没关系使用诸多的方法来变相涨价。
前段时间辉瑞等外资药企在调整药品价格,上涨幅度都比较大,反观我们的招标,诉称降低了药价多少,或许存在诸多猫腻。
但无论怎样,未来药品涨价可能成为全球趋势,这个趋势,不是通过招标就能解决的。
对药企来说,总会有诸多的办法实现涨价的目的。
三、药品经营路子越来越窄
这个论断估计是很多药企的最深刻的感受,也是我们经常和行业内行业外的投资者经常谈论的,但我们经过调查后,发现企业很多药企有着多种放大经营的方法。
变通的方法非常多,产业链延伸就不说了,这类案例多,也不是我们调查的重点。
我们更关注药企经营本身的诸多经营行为的创新,比如某药企通过中药组方把中草药做的很大,比如某药企通过打通医药和附近药房来提升处方药销量,比如某药企通过收购中医门诊来构建大健康体系而且获得了非常好的业绩等等。这些创新是比较实用的,但正在做的企业并不多。
所以,我们可能受到了经验的辖制,总觉得没出路,其实应该多去思考,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创造更多的经营创新。因为既然有很多企业做了,我们落后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