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基药目录进入三年调整期 支付方式改革受到肯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13  浏览次数:268

    基本药物目录已经进入了三年调整周期。

  在10月12日举行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药政司司长郑宏透露,目前正在考虑对现有目录进行梳理,以确定类似鱼精蛋白的药品,并通过遴选定点生产企业保证临床供应。

  卫生部医管司医院运行监管处处长钟东波表示,目前看来,支付方式的改革相对较好,同时解决了医院和医生两个主体的激励问题。

  基药目录调整启动

  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我国的基本药物目录需要三年调整一次。

  目前我国实行的基本药物目录于2009年颁布实行,共涵盖了307种基本药物。按照三年调整一次的要求,现行的基本药物目录需要在2012年完成调整。

  郑宏表示,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的种类和剂型一直是广受关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307种基本药物无法满足基层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此前采取的解决方案是由地方根据各自的需求在目录中增补必需的品种。以成都市为例,经过先后两批增补目录后,基本药物的品种已经达到了481种。

  但即便如此,仍没有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

  但基本药物的目录一旦无限制的扩展下去,又失去本来的意义。

  “本来应该是明确医疗服务中基本和非基本的问题,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基本医疗就等同于基层医疗了。把医疗机构的划分作为医疗服务的区分,这也造成了现在基本药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中国药促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如是说。

  实际上,在基本药物目录制定之初,考虑到全国的情况,先出台了一个基层版指导意见。然后在此基础上出台整体版,应用到全国。不过直到三年过后,“新医改”即将接近尾声之际,基本药物目录的整体版仍未出台。

  郑宏表示,此次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将“充分调研各地基本用药的使用情况”,“同时跟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里面的一些用药相衔接,因此,这个目录应该是一个整体版,应该在品种的数量上、在剂型上会有所增加。”

  支付方式改革受肯定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当中的药占比大致在40%-50%之间,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则基本上在20%以下。

  钟东波透露,卫生部经过梳理大致总结了四种模式:改革支付方式、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药房从医院中独立以及药品零差率。

  不过,这其中的有些模式在实施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芜湖在把药房从医院独立出来以后发现,对于药品安全质量的控制存在风险。现在已经将药房合并回去,并开始探索其它方式。

  “实现医药分开,关键不是机构上的分开,而是机制的分开,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钟东波说,“另外,解决以药补医的问题,不一定非要实行零差率。再有,必须同时兼顾医院和医生这两个主体。”

  但目前由于医生的薪酬待遇等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处方和过度医疗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也是导致目前医患之间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因素。

  钟东波表示,从目前推行的效果来看,支付方式改革的效果相对较好。

  “因为支付方式改革可以同步解决两个主体,医院和医生的激励机制,”钟东波说,“对于医院来讲是控制成本,对于医生来讲滥用药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医院也会对医生的行为加以规范控制。”(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