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是医院落实质量管理,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关键,而胶片作为医疗影像输出的介质,更是医疗安全的重中之重。在今年召开的第九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国家卫计委医院管理研究所临床医学工程专家、国家X射线数字化成像仪器中心首席技术顾问曹厚德教授指出,传统胶片既是诊断影像输出的不二之选,更是处理医疗纠纷有力的法律证据。
曹厚德教授表示,医疗行为的准则包括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等三个方面。对于传统胶片而言,其作为诊断影像输出介质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据介绍,传统胶片能够忠实地记录影像,具备图像清晰、轮廓分明、稳定度高等特性,大大提高了医生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再者,传统胶片不受潮,不受损,不褪色,耐撕耐磨,哪怕经常拿在手上,也不会产生褶皱,储存时间长达10年以上。
从国内外医疗实践来看,采用连续色调输出技术的胶片打印,无论从影像动态范围,还是从影像清晰度、对比度及灰度层次等方面,胶片的影像质量更直观、更形象、更准确;对于医疗诊断影像输出,如CT,MR,CR,DR等应用,为了对患者负责,对影像输出质量的要求必须达到诊断要求,只能选择采用连续色调输出技术的胶片打印。
也正因为传统胶片具备以上特质,使得它百年来一直担当记录放射影像的重任,并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共识。
然而,近些年来,出于种种原因,使用纸张或PET介质打印诊断影大行其道。曹教授指出,虽然喷墨打印技术和激光打印技术广为使用,但其图像质量无法满足医疗诊断与临床治疗的要求,此举会增加误诊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纸张或PET介质并不能作为法律证据予以支持。
在国家层面,国家药监局出台了相关规范医用胶片的文件,为传统胶片作为有效的法律依据提供了强力支撑。今年3月31日,国家药监局颁发《食药监办械管〔2015〕49号》文件。该文对医用干式胶片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医用干式胶片:由PET基板包被银盐和保护层组成。作为干式成像设备硬拷贝输出,用于记录医用影像图像。分类编码:6831。”该定义肯定了银盐干式胶片在医学成像上的重要性。而不含银的由PET与涂层合成的材料只能称为“医用打印胶片”,使用范围也仅仅限于普通X光影像,不能用于CT、核磁的影像打印。
7月20日,国家药监局更是一锤定音,在其颁发的《食药监办械管〔2015〕104号》文中,明确规定医用胶片纸(由纸基和涂层合成的材料)不作为医疗器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按规定不予注册,尚在有效期内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不得继续使用,而且也明确指出输出的影像不作为诊断依据。
曹教授呼吁,应该杜绝纸张或PET介质等“伪胶片”,使用传统胶片,既提高医生诊断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而一旦发生医疗纠纷,传统胶片作为受到法律认可的依据,将对医疗事件责任的认定起到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