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3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正式面世,为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12月21日下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召开发布会,宣布全球首例生物工程角膜手术在该院获得成功。手术由我国唯一眼科学院士谢立信亲自操刀。
已实施5例手术
“艾欣瞳”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获得市场准入的生物工程角膜产品,可以缓解人捐献眼角膜奇缺的临床困境,为更多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此前青岛眼科医院曾经参与过“艾欣瞳”的临床试验。
青岛眼科专家说,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在启动产品临床应用时,进行了生物工程角膜暨复明手术慈善捐赠。他们联合山东省慈善总会捐赠20枚眼角膜给山东革命老区的贫困老党员和党员家属,目前青岛眼科医院已实施慈善手术5例,其中首例受益患者术后至今3个月,视力已恢复到0.3。这也意味着,首例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成功。
今年60岁的王信义来自山东日照莒县一个小山村,9月份的一天,他外出时觉得眼睛不舒服,就下意识地用手去揉,结果回到家眼睛变红,第二天肿了起来,在小诊所和县级医院看病之后,病情没见好转。
在当地医院的推荐下,王信义来到青岛眼科医院。当时他的左眼溃疡严重,如不能及时更换角膜,眼睛很难保住。由于没有现成的捐献眼角膜,家人万分焦急。通过医生介绍,他们了解到刚刚诞生的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才重新燃起了对复明的渴望。然而2万元的手术费用,还是让以种地为生的一家人望尘莫及。了解到这个情况,医生为王信义申请了山东慈善总会的捐助,9月25日为他实施手术,让他重见光明。
均由院士亲自操刀
王信义的儿子说,得知每年捐献角膜的人寥寥无几,他原以为自己的父亲复明无望,没想到科技发展到可以不再依赖人捐献角膜,而是通过生物技术造出来的角膜一样可以替代人的角膜。“专家说临床试验阶段,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4%,这让我彻底打消了顾虑。”
“最初的时候我在我面前10厘米摆手我能看到,但几根手指看不清楚。”王信义说,如今他的视力有0.3,已经可以正常生活了。
据了解到,目前成功实施的5例手术,都是由谢立信院士亲自操刀。“由于这两例实施手术的时间比较早,因此恢复效果都很好,其他三例都在恢复中,目前状态也不错。”专家说,术后患者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期,角膜会逐渐变透明,视力会越来越好的。
■现状
每年新增10万患者,手术仅5000例
据介绍,中国是全世界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视力残疾全球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共有盲人824.8万人,占世界盲人总数的18%。其中,角膜疾病是最重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在发展中国家是继白内障之后的第二大致盲眼病,也是眼球摘除的第一因素。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因角膜病致盲患者约400万人,85%的角膜盲源自感染性角膜病,且每年新发角膜盲患者约10万人。根据2009年到2012年由中国工程院发起组织的一项调查,中国角膜病患病率2.49%,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约13亿人计算,我国有角膜病患者3237万人。
专家说,在全国范围内,患者等待角膜材料的时间往往是以年计算。“全国眼库几乎都是空库,角膜移植技术已不是难题,观念才是门槛。”
据介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的角膜供体严重缺乏,这同国外的角膜捐献形成强烈反差。如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斯里兰卡,签字同意死后捐献角膜的人数已超过500多万。在美国,正式建立的眼库已有103所,每年可进行角膜移植6万多例。然而在我国,角膜捐献率却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全国每年的捐献仅仅为3000余例,加上国外捐献或进口的眼角膜,每年施行的角膜移植手术仅为4000~5000例,绝大多数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等待。
■突破
“人工造”生物角膜可缓解紧缺
据了解到,“艾欣瞳”产品取材于生物角膜,保留了天然角膜胶原纤维结构,有利于细胞附着、移行和增生,促进组织再生,生物相容性明显优于高分子材料的人工角膜。
山东省眼科专家曾表示,“艾欣瞳”是采用脱细胞的异种角膜,留下角膜五层结构的中间一层,将细胞抗原的成分给脱掉,这样移植上就没有排斥了。随着自身细胞的迁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渐透明,患者视力逐渐恢复。
此外,专家还透露,虽然“艾欣瞳”对于角膜全部坏掉需要做穿透性移植手术的患者无效,但遇到角膜穿孔的患者,“艾欣瞳”可以作为一个临时性的替代品,让病情延缓恶化。这样,患者就可以争取宝贵时间,等待合适的人体眼角膜。
专家说,目前角膜移植手术分为板层性角膜移植手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艾欣瞳”仅能用于大部分的板层性角膜移植手术。按照目前的临床患者情况,在假设所有患者都要使用“艾欣瞳”的前提下,那么六成患者可以恢复视力。
尽管“艾欣瞳”可以为部分患者带来光明,但是用途还是有局限性,对于需要做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来说,仍旧需要人体眼角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