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2月7日讯 长期困扰的黎族等民族医药标准化问题,将有望得到有效解决。12月5日上午,记者从在海口召开的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15年年会上获悉,包括海南黎族在内的一批民族医药标准正在研究和制定之中,有望在明年发布本民族医药标准。
12月5日上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2015年年会在海口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海南最神秘的黎族医药,连同其他民族医药一起,将最快在明年建立本民族医药标准化体系。而在此前,由蒙、维、傣、壮、苗、回、土家、羌等分学会起草,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审修,第一批50多个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已完成,即将在近期发布。民族医药包括民族药和民族医疗技术,其标准涉及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及诊断指南等10余项学会标准,包括海南黎族在内的医药,经过规范的起草审定程序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黎医药分会执行秘书长、海南省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许斌向本报记者表示,医药标准包括民族药品和民族医疗诊断技术,此前由于该民族医药没有“合法的身份”,在民族医药推广上常常要遇到种种困扰,没有规范标准,黎族成品药不能进医院,也不能作为挂网示范采购药品,黎族医疗人员也只能称之为“江湖郎中”:“但黎族医药确实有其神奇之处,一旦实施本民族医药标准,将意味着海南黎医药从深闺走到台前。”
据介绍,海南黎族医药流传于五指山地区,在民间使用已有3000年历史,同藏药、苗药一起被誉为我国医药领域的魁宝。鉴于海南特殊的气候及地理条件,黎族同胞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探索出在治疗肝炎、肿瘤、妇科病、风湿、骨折、乙肝、白血病等方面有着显著疗效的黎族医药。由于黎族有语言而无文字,无法记载有关医疗活动和用药知识,只能靠口头传授,没有文字记载,黎族医药传承现状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