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十三五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药企迎黄金发展时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07  浏览次数:85
  医药网12月2日讯 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吴海东日前表示,针对《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制订,要做好产业增量,重点在于增强医药创新能力。“十三五”期间医药工业要实现升级发展,关键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摆在医药工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层面已出台多项政策与配套细则鼓励药物创新,创新药企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产业发展核心在创新     在11月30日举办的第28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吴海东介绍,医药产业的“十三五”规划正在筹备编制中,由工信部、发改委、卫计委、商务部、食药监总局五部门共同编制,并委托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开展前期研究工作。     对于医药产业创新,吴海东表示,规模以上企业“十三五”研发投入要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1%,领军企业研发投入力争达到15%。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创新能力,组织不同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重复研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具体品种上,对于化学原料药传统优势品种,吴海东指出,实现原料药升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在适宜地区发展原料药,研究这些地区需要的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鼓励原料药企业走出去,开展原料药产能国际合作。鼓励优势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同行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工艺路线,采用先进装备,提高生产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努力做到低能耗、低污染,实现绿色发展。     关于制剂,吴海东提出,目前我国制剂水平和出口量与医药大国的地位和产业规模不相称,加快医药产业升级,从上游向下游过渡,做优做强制剂是必由之路。今后5年,医药产业要以扩大制剂出口带动转型升级、产能有效利用和产业规模扩大,充分发挥我国已形成的产业链完整优势,特别是原料药的成本优势,投入到国际化布局中,不断提高发达国家规范市场的制剂认证能力和国际合作能力,扬长避短,寻找差异化竞争,形成自身特色,开拓国际高端市场。     同时,全面落实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要求,提升化学仿制药质量水平,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任务;提高短缺品种供应保障能力,建立药品短缺预警机制、动态生产供应情况,在全国建立3-5个小品种集中生产基地,实现小品种的规模化生产,从而产生规模效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扩大基本药物试点,增加试点品种,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既要满足灾情疫情的需要,又要满足常态下特别是急救品种的不时之需。     多项配套政策助力     今年8月份以来,国家层面连发多项政策,鼎力扶持创新药物发展。     《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8月18日颁布,意在提高仿制药质量,鼓励创新药研发。业内人士认为,叠加即将出台的《新药管理办法实施条例》和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目的是想从体制上进行伤筋动骨式的改革。“国家对于新药研发的重视程度上升到战略层面,中国制药创新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某药企研发负责人张华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创新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