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内科急危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高,预后差,治疗是否及时、合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如果能在中风发生的早期及时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将可以获得控制,病人的生命较有保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主任胡学强教授介绍,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近20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尿激肽原酶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糖蛋白,能够激活人血浆激肽原转化为激肽,从而产生选择性扩张病灶区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效应,并能增加红细胞的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可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
据了解,为规范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和缺血性卒中预防,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颁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和《中国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人尿激肽原酶在《指南》中的地位逐步提升。
2010版《指南》中,人尿激肽原酶只写在其他疗法部分。而在2014版《指南》中,明确人尿激肽原酶是可以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并作为特异性治疗方案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临床上的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人尿激肽原酶的功能结局较安慰剂组明显改善并安全,其疗效在临床中获得认可,地位得到提升。
胡学强教授指出,人尿激肽原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社会和患者家庭的负担。
胡学强教授表示,除了对于临床和药物治疗的规范外,卒中患者还应加强对于危险因素的防控,特别是将防治措施个体化,实现共性与个性措施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炼;合理饮食,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