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胡大一教授,北京人民医院孙艺红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教授等专家均出席了《手册》的新闻发布会,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贺同庆也作为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
据《手册》执笔人孙艺红教授介绍,《手册》以问答的形式,针对基层较为关心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不良反应及防治、常见临床问题及处理、特殊人群使用的注意事项等,分为72个小问题予以解答,力求证据确凿,简洁易懂。同时,《手册》将在2015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第12期全文刊出。
牵头编制《手册》的胡大一教授表示:“《手册》的正式发布,将对指导基层的抗栓治疗,改善基层用药现状,促进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讨阿司匹林的中国剂量
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持续增长,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估计全国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占居民死亡构成在农村为44.8%,在城市为41.9%,每5例中就有2位死于心血管疾病,居各种死因的首位。
“目前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日益加重,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心血管病防治刻不容缓。阿司匹林是循证医学证据充分、适应证广泛和最佳成本效益比的抗栓药物。各国权威指南均将阿司匹林列为抗栓治疗的基础用药,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基础用药。调查却显示,由于对阿司匹林临床地位认识不足以及顾虑其不良反应等原因,仍有部分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未能服用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这种现象在基层尤为普遍。所以,针对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应注重循证医学与个体化用药结合的原则,提出应该探讨阿司匹林的中国剂量,解决中国患者的问题,使药物治疗获益最大化。”胡大一教授说。
经过研究,《手册》制定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根据临床研究证据,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75mg/d,预防缺血性卒中的最低有效剂量50mg/d。而尽管阿司匹林何时服用最好,目前没有定论,但最重要的是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某一时辰服药。
刘梅林教授对于胡大一教授提出的中国剂量表示赞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出血的患者,提示应有个体化的治疗选择。尽管既往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阿司匹林剂量应在75mg/日以上才能有明确抗栓疗效,但缺乏中国人群剂量探索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根据北大医院老年内科多年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的临床经验,阿司匹林40mg/日仍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服用剂量与血小板聚集率、出血风险相关。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应评估出血风险,尤其是胃肠道出血风险。老年人容易出现阿司匹林相关的不良反应,尤应加强评估和监测。”
因此,刘梅林教授建议,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个体化选择,服用阿司匹林时严密监测并预防出血,必要时使用PPI或H2受体拮抗剂。对于支架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患者一年内应尽量坚持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等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但对于一级预防人群,应充分评估获益和风险,强调在获益远超过风险的前提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同样对《手册》的撰写过程予以深切关注的郭艺芳教授则指出,血栓栓塞事件是心血管病致死致残的主要机制之一。长期以来,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凿证据表明,对于已经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脏性死亡与全因死亡率。
“因而,阿司匹林被视为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石。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我国指南性文件的相关建议,合理应用阿司匹林,最大程度的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致残风险。国际上各种指南对于阿司匹林用药策略的建议有所不同,我们应以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以及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针对我国人群制定的指南性文件为依据,确定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适宜人群。”郭艺芳教授博表示,这也是《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手册》编撰并推广的最终目的。
首提肠溶缓释剂型的优势
另外,对于阿司匹林餐后还是空腹服用这个一直存在的争议的问题,《手册》专家组认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阿司匹林为肠溶或肠溶缓释剂型,外有一层耐酸的包衣,保护它通过胃内酸性环境不被溶解,到达小肠碱性环境缓慢释放吸收,以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在饭中或饭后服,阿司匹林会与食物中碱性物质混合延长胃内停留时间,释放阿司匹林会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空腹服用可缩短胃内停留时间,顺利到达吸收部位小肠。因此,建议阿司匹林肠溶或肠溶缓释片最好空腹服用。
值得一提的是,《手册》还全面总结了目前使用的阿司匹林剂型,首次提到了肠溶缓释剂型的优势。专家组指出,目前使用的阿司匹林剂型主要有平片、肠溶以及肠溶缓释剂型。各种剂型均有不同的特点,长期使用要注意根据剂型特点个体化给药,其中肠溶缓释剂型的优势在于肠道内缓慢释放与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肠胃刺激,血药浓度更趋平稳。
具体来讲,阿司匹林产生胃肠道副作用的两大途径:(1)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2)干扰PGs(主要为PGE2)合成,降低粘膜供血并使具有保护作用的粘液及碳酸氢盐合成减少。而肠溶缓释剂型则能避免阿司匹林在胃内崩解,并使其在肠道内缓慢释放,保证PG的平衡,就能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性。
以新华制药首创的四类新药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介宁)为例,该产品采用了先进的肠溶包衣技术,该工艺特点是包衣抗酸性强,胃内不溶解,只有在小肠上段(PH值=6.8)开始溶解释放,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壁的直接侵蚀,从而减少了胃粘膜损害及胃出血事件的发生;同时缓释技术的应用领先于行业水平,使介宁具有很好的药物缓释效果,避免了阿司匹林在肠腔内剧烈崩解和释放带来的不利影响。
实际上,作为《手册》的积极支持者,新华制药一直不遗余力地配合专家组推广《手册》。新华制药副总经理贺同庆在会上指出,新华牌阿司匹林原料药是业界公认的金字招牌,目前年产能达1.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是唯一通过美国FDA认证与欧盟COS认证的品牌,产品出口北美、欧盟,具有强大的规模及质量优势。
“新华制药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中国人提供高品质的阿司匹林制剂。介宁是新华制药首创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具有肠溶+缓释双重保障、剂量调整灵活方便的独特优势,新华制药将不断提供临床证据,支持其在临床大规模推广使用,致力于促进抗栓治疗领域的学术推广与临床教育工作,从而推动中国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贺同庆说。
据了解,自2009年以来,介宁已先后被多个省份列入乙类医保目录,以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药品集中采购目录,成为小剂量阿司匹林临床必需的剂型;2014年又作为独家品种列入国家低价药品目录。目前,该产品已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