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环保指标攀升 药企战略升级成为长期“必修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23  浏览次数:330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9月15日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说,我国要强化污染责任追究和处罚,于2013年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建立化学品环境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

    环保持续加压

    张力军要求,要严格环境准入,从2011年9月15日起,各级环保部门要停止受理在工业园区外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的各类申请。要建立化学品环境管理长效机制,2013年年底前完成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对于不按照规定履行登记义务的企业,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将在环评审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安排环保专项资金上受到制约。

    据分析,这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布置化学品环境管理,在经历了治理初次污染物阶段后,未来化学品环境管理将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物治理的重点。可以预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该政策将对制药工业环保成本带来进一步上升。

    事实上,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文,以下称《方案》),提出12个方面、50条政策措施,可能影响面更大。

    在减排方面,《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同时,《方案》还以附件形式明确了“十二五”各地区节能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氨氮排放总量控制计划、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

    记者注意到,一些制药大省,如浙江、江苏、河北等地的节能目标、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均在全国平均线之上。

    张力军分析认为,造成化学品严重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在于: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快速增长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布局不合理;企业的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法规制度不完善、监管执法不到位;管理技术和科研能力薄弱。

    改变和被改变

    制药行业是国家进行化学耗氧量、氨氮排放监管的重点行业之一。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不到1.7%,而污水排放量却占到2%。

    生产一种原料药往往需要进行少则几步多则数十步的反应,使用原材料有的甚至多达三四十种,原料总耗有的达到10kg/kg产品以上,高的超过200kg/kg产品;产生的废水、废渣数量大,含有大量难生化降解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残留药物成分,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生物处理方法的处理成本是最低的,但是运行维护也是比较难的。”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环保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一期环保投资1.88亿元,二期环保投资1.4亿元,到现在环保的投资已累计追加到了4.2亿元。”

    据该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这套占地200亩的环保系统目前每天处理1万多吨水,环保系统月运行费用约800万元,年环保综合费用近1亿元。

    “在目前不断严格的政策环境下,如果不能主动进行改变,必然会被淘汰。”专家表示。

    升级之路

    化解环保压力,实现企业战略升级,是未来企业必须做的长期作业。

    今年以来,东北制药一直酝酿进行股票增发。虽然增发计划一波三折,至今未完成,但是所募集资金用途一直很明确:用于原料药整体搬迁技改建设项目,改善原料药现有产品结构,提升生产线的环保水平。

    而就在上月,华东医药发布公告,收购江苏九阳生物51%股权。评论人士分析,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缓解华东医药在杭州本厂的环保压力。

    在此前的多次会议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曾表示:“环保成本的上升,会增加我们的原料药在国际上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反过来也迫使我们依靠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生产价格更便宜、质量更好的产品。只有这样,得到的竞争力才是真实的竞争力。”

    实际上,在“十一五”期间,医药行业已经通过多项技术进步,进行节能减排、环保升级。

    以华北制药、新华制药、东北制药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从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入手,在资金、人力、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环保投入。

    “环保不能单看企业自身的投入,同时要看企业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污染防治工作做好了,生产经营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就能得到保证。”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伟说。

    目前,很多国内制药企业通过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正在加紧研究废水、废渣处理创新工艺,以期变“三废”为“三宝”。例如,利用废水处理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就菌渣、污泥生产生物有机肥,开展循环经济研究等。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推进和环保新标准的实施,企业污染防治的能力及成本正成为制药行业的核心竞争要素。

    “目前我们把污泥送到专业制作有机肥的公司集中处理,并成立了内蒙古光大联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准备生产制造高档有机复合肥,把我们的固体废物变废为宝。”李光伟说。(医药经济报  李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