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国际著名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同时在线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李晓光、同济大学孙毅课题组合作的题为《神经营养因子3-壳聚糖通过诱发大鼠内源性神经新生修复受损脊髓功能》和《通过转录组分析揭示脊髓损伤后功能修复的潜在分子机制的两篇论文。论文首次证明了“应用生物活性材料激活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同时探讨了内源性干细胞/祖细胞激活的机理和脊髓损伤修复可能的机制。该研究曾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的资助(批准号:31330022、31271037等)和国家其他项目的资助。
这项成果的创新性在于利用生物材料激活成年动物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成功能性的神经元并与宿主脊髓建立功能性神经环路,最终恢复截瘫所丧失的功能,避免了免疫排斥并降低了发生肿瘤的风险,这将是修复组织器官最理想的方法。
此外,李晓光研究团队还以成年灵长类动物-猕猴为脊髓损伤实验模型,移植研制的“脊髓重建管”。经过形态学观察和电生理学检测及行为学评价,研究结果证明:截瘫猕猴不仅能实现形态结构的再生、生理机能的重建,而且有部分行为障碍得到改善。
李晓光研究团队研制的“脊髓重建管”已经通过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的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ISO10993的国际标准,同时制定了产品技术标准,已具备开展临床试验研究的基础条件。然而,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功能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诊断、治疗、康复训练和功能评价等多方面内容。目前,团队正在解决临床试验前的相关问题,力争尽快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脊髓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是国际上尚未解决的重大医学难题,如果脊髓损伤修复和功能重建能够全部或部分首先在我国取得进展,特别是在临床治疗方面取得突破,使得众多脊髓截瘫患者重新站立,则研究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是不言而喻的。此外,支持脊髓损伤修复的生物材料及其技术也可以形成生物医药领域新的支柱产业,产生巨大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成果的成功产业化和推广也将对康复医学产业和高新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形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