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新一代抗癌药可更彻底杀死特定肿瘤细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1  浏览次数:113
  医药网9月23日讯 去年10月13日《南方日报》报道了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关于天然病毒M1具有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成果,这种新型溶瘤病毒有望成为新一代抗癌利器。     不到一年时间,该团队关于M1作为新型溶瘤细胞研究又传来新突破。一种小分子化合物环磷酸腺苷的加入,使得M1病毒在细胞内产量升高10倍以上,该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领域知名期刊《分子治疗》上,该研究主要作者为李凯、张海鹏。这一发现,也让颜光美相信M1病毒成药在技术上已无大障碍。     可使针剂成本降低5倍左右     M1病毒在细胞内产量升高10倍意味着什么?颜光美说,团队把10个M1病毒才能杀死1个癌细胞定义为敏感性较低。若M1病毒大量增加,有助于更加彻底杀死过去团队实验中所针对的特定肿瘤细胞,即肝癌、膀胱癌、肠癌这类缺少锌指抗病毒蛋白(ZAP)的癌细胞。     虽然目前尚未完成相关制剂研究,但据该团队估计,这项发现可使得未来一个针剂成本降低5倍左右。除了价格的可接受性之外,也为M1病毒如何达到国家和世界对于溶瘤病毒在纯化、浓缩和保持活力方面的工艺要求作出了重要贡献。     业内人士介绍说,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主要是工艺性的重大突破,安全性则还需要团队进一步研究确认。     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安全验证     一年来,外界一直密切关注溶瘤病毒M1的研究进展。     去年,颜光美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科研进展顺利,尽量争取用3年时间结束临床前阶段的研究工作,获得一期临床试验的许可证。到时M1病毒就可以试用在自愿参与试验的患者身上,尽可能地缩短时间。     李凯透露,团队暂时还未完成临床前研究,因此M1病毒的临床前研究仍是主攻方向。加入环磷酸腺苷对于M1病毒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否用于临床将涉及到更多复杂的问题,尚有待考虑。     颜光美说,目前团队已在肇庆完成灵长类动物实验,即临床前的安全性研究。给灵长类动物注射的剂量为人体可承受剂量的4倍以上,结果证实为安全。明年,团队将会有更多综合性成果出来,包括把灵长类动物实验提交给第三方机构即GLP实验室进行安全验证,预计2016年上半年可完成。
 
关键词: 抗癌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