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美找到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分子 脑疾病治疗上新台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16  浏览次数:28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老鼠身体内产生的一种分子——腺嘌呤核苷受体能对大分子进入大脑进行控制,当腺嘌呤核苷受体在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上被激活时,就会建立起一个进入血脑屏障的通道。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

    科学家们表示,最新研究或将解开“如何安全地打开和关闭血脑屏障”这个困扰科学界长达百年的谜团,科学家们可借此更有效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与中央神经系统有关的癌症等。

    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它由构成大脑血管的特定细胞组成,其对血液中的物质进入大脑具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能在阻止细菌的同时让氧气进入大脑,以保障脑内环境的稳定。然而,血脑屏障也将药物阻挡在外,成为科学家治疗脑神经疾病的障碍。

    100多年来,大制药公司一直在寻找让药物能突破血脑屏障来治病救人的方法。科学家们试图通过改变药物使其能依附于受体和其他分子上穿越血脑屏障,从而进入大脑中,但是,该修改过程会使药物失效。该研究的领导者、康奈尔大学的免疫学助理教授玛格丽特•拜努表示:“利用腺嘌呤核苷受体似乎是一个更通用的方法,利用这个机制可打开和关闭血脑屏障。”

    在实验中,拜努团队成功地将葡萄聚糖和抗体一样大小的大分子运送至大脑中,试图厘清它们能让大分子到达何处以及这种方法是否对分子的大小有要求。他们也成功地让一个β淀粉样肽抗体穿过转基因老鼠的血脑屏障,并观察到它依附于导致老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淀粉状蛋白斑上。在老鼠体内,还有很多已知的对抗剂(专门阻止信号传递的药物或者蛋白)可作腺嘌呤核苷受体。

    拜努团队在人体内也发现了这种腺嘌呤核苷受体。他们还发现,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基于腺嘌呤核苷的药物——心肌灌注造影剂Lexiscan也能轻易打开通过血脑屏障的通道。下一步他们计划探索递送治疗脑癌药物的方法以及更好地理解腺嘌呤核苷受体控制血脑屏障背后的生理机制。(科技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