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国产医疗设备破冰之困——市场的失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9  浏览次数:86
  医药网10月8日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生看病,更是少不了医疗器械。有分析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消费市场,也有人说,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是世界第三。但要说到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则极不相称,大多医疗器械都被外国品牌垄断。其中,80%的CT、中高档监视仪、85%的检验仪器、90%的超声波仪器、磁共振设备、心电图机、高档生理记录仪等等都是外国品牌。     事实上,1989年,我国第一台磁共振成像系统就正式诞生了,可是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高端医疗设备“中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却始终较低。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症结究竟何在?怎样才能从国外企业的层层垄断中突围?面对政策的春天,国产设备厂商们准备好了么?今天起,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国产医疗设备破冰之困》,深入调查解读第一篇:市场的失守。     一年前,创业者小鞠就开始筹备自己的新项目——国产医疗设备经销平台。他坦言,当时,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公开表示将建立主动使用国产设备激励机制,国产医疗设备的春天似乎马上就要到来。但没想到,现实远没他想象得那么美好。他说,国产医疗设备价格普遍不高,低于进口产品,有些医院用的时候不是太放心,尤其一些二甲以上医院并不差这个钱。     守着巨大的市场,却“根本卖不出去”,这是当前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在这个市场里,以通用、飞利浦、西门子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国产设备,即使价格低一半,要打开“三甲医院”的大门仍然不容易。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童敏估计,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进口设备之比大约是1比9。     是什么让国产医疗设备在市场中丢掉了绝大部分江山?作为最有发言权的甲方之一的医院表示,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之间的技术差距是主因。以磁共振仪为例,浙江某大型医院的马院长坦言,虽然这几年国产设备进步很大,但用起来还是没有进口设备那么放心。马院长举了个例子,磁共振做大脑很关键,我国有个常见疾病脑血栓形成,俗话中风,早期,比如24小时以内,国产和进口就是不一样。国产有时候做出来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进口设备可能已经发现诊断比较清晰,这个时候进行治疗很关键。总体感觉,研发能力还是有点距离。     对于患者而言,医疗设备能否及时发现病灶、是否准确最为重要,而在这一点上,进口医疗设备似乎更能赢得患者青睐。张女士在县医院用国产核磁共振检查出来的片子,再拿到北京三甲医院,医生说,根本看不清楚,又得重做一遍。麻烦不说,还延误了治疗的时间。张女士表示,看病这个东西,对自己比较重要,还是选好一点的比较好,感觉国外会比国内的更先进一些,更准确一些。身体毕竟是自己的,也不能开玩笑,宁可多花点钱,选国外的一次查清楚比较好。     基于稳妥的考虑,就算是经费有限,基层医院也只能无奈地选择进口设备,国产设备就这样失守了最后一块、也是最广大的一块阵地。尽管这些医院可能根本就来不了那么多病人、大量设备只能闲置。安徽淮南朝阳医院的超声科主任黄冬梅说,他们也知道进口设备贵,但效果确实有差距。她说,短期的还是可以,两者差别不太大,时间长了图像衰减比较快。国产仪器高端机腹部和浅表还是挺好的,但是心脏部分跟进口机器还是不能比。     同时,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不利,也拖了国产医疗设备的后腿。长期从事医疗设备经营的王永强记得,他们此前曾短暂代理过几个国产品牌的呼吸机,除了故障率普遍反映比进口设备高一些,厂家的维护不到位也是医院吐槽的主要原因。马院长就曾为此烦恼不已:“国产的设备很多是没有的,反正卖出算数了,一些企业卖了干脆不管的也有,过一段时间,设备就没办法用了。我们七八年前买的呼吸机,买了两台进口的,一台国产的,国产呼吸机有时候会坏,比如管道位置容易坏,维修问题根本跟不上,打电话有时候来也不来,后来设备我们用了一段时间就报废了。”     王永强坦言,相比之下,目前垄断国内市场的西门子、飞利浦等公司由于整个市场运行维护体系非常完善,其承诺的“短时间内响应机制”往往能给医院吃一颗“定心丸”。     不容忽视的是,高端进口设备质量虽佳,但高额的费用却被转嫁到了患者身上。比如,高端进口设备用于检查肿瘤、脑和心脏等领域重大疾病早期诊断的项目价格在北京部分三甲医院全身检查价格高达1.2万元,由于检查费用不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不菲的价格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巨额的成本对于医院而言同样是压力。资料显示,一台在美国售价75万美元的1.5t磁共振系统,在国内的售价约为1200万元人民币,高出原本售价两倍还多,同时后期维护成本巨大。国产医疗器械经销商王小红认为,不少医院不假思索地把国产品牌“拒之门外”,愈发加固了进口设备在中国医疗市场的垄断地位,巨额利润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除了巨大的市场收益正在流失、直接导致百姓看病贵问题,进口设备“全程垄断”还埋下了多重隐患。比如,进口医疗器械全部采用软件和电脑操作,想要获取我国人群的发病趋势、疾病演变等相关信息非常简单,缺乏监管更是让这些信息流失成为可能。在重重重压之下,打破进口医疗设备垄断势在必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