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高值医用耗材乱象频出 监管真空亟待政策填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09  浏览次数:66

好的医用耗材是医疗器械的一部分,只不过,与CT、B超、核磁共振等所用的设备相比,耗材是消耗品,比如注射器、纱布、棉签等,每天都在消耗,需要长期投入。

高值医用耗材顾名思义,相对于普通医用耗材,它的价格比较高。像心脏起搏器、支架、骨板这些,价格动辄成千上万。另外,由于高值耗材一般需要植入或介入人体,它也被称作植入类医疗器械。

由于高值医用耗材的技术含量高,对安全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价格高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价格如果高得太离谱,患者就受不了了。我们从一枚小小的心脏支架说起:

对于一些心脏和心血管疾病,支架是重要的治疗器材之一。但是,一枚出厂价不到三千元的支架,到了患者身上就要卖到一万块钱左右,有些进口的支架,甚至可以卖到两万多。从厂家到患者,价格翻了三倍到十倍。

除了支架,还有更夸张的。南京就曾出现过天价螺丝钉,一枚骨科手术中使用的医用螺丝钉,市场价只有六十多块钱,但是厂家的报价竟然高达一千五百多块,是市场价的二十多倍。

根据我的了解,其它种类的高值耗材也普遍存在翻倍加价的行为,这毫无疑问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透露,在一般的手术中,高值耗材花费占比惊人。

胡善联:以前卫生部也做过研究,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置换大概70%到80%的医疗费用是由耗材引起的,加上医生开刀的钱或者其它一些辅助的钱不过才占了医疗费用的20%到30%。

吃回扣的现象并不少见

不光是价格虚高,这个市场还有其它的乱象。一名长期从事进口医疗器械代理销售的人士说,这个行业内,中间商吃回扣的现象并不少见。

业内人士:但是还有很多空间在中间商的一些回扣:曾经达到15%、20%,最高的甚至30%的都有。包括今天这个行业里依然还是有的吧。

这名业内人士还揭秘,除了代理商吃回扣,医生如果推荐患者使用某个品牌的高值耗材,比如心脏支架,也能拿回扣。而对患者来说,这就会引发一个令人揪心的后果。

业内人士:中间的回扣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原来也遇到过,本来不需要做支架,可能狭窄率没那么高,他可能出于利益考虑就装一个,因为他可以从销售中获得自己的利益。

外资垄断、监管真空加剧行业乱象

要分析原因的话,首先就要了解这个市场的结构和占有率。目前,在高值耗材市场,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全面落后,进口产品呈垄断态势。个别极端的例子,比如生物降解心脏支架,根据广东某中间商的说法,全球只有一家外国的企业生产。

中间商:生物降解的全球就雅培有。你说雅培价格本来就很高,这个东西你爱买不买,全球我就垄断,所以我才能坐庄,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怪中间商。

既然国外巨头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他们当然就手握定价话语权。另外,流通领域的乱象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流通的混乱主要是由于监管上的欠缺。有关部门人士这样介绍

有关部门人士:这块有点像当年药价没管的时候,1996年之前药价特别混乱,尤其外企的药特别贵。现在高值耗材特别像当年的情况,它整个的管理体制跟我们现在药品相比,最起码落后十到二十年。

为什么会没人管呢,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当然监管困难也客观存在。比如,高值医用耗材在注册名称、分类上不规范。再比如,外资高值医用耗材进口入关过程中,海关商品编号、税务部门税则编号不统一。有关部门人士甚至透露了这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

有关部门人士:举个例子,比如导管在海关的时候计价单位是按重量算,然后回来再组装,你去海关查到岸价都没有,这个就比较麻烦,找不到东西。希望进口税则号,开辟一个东西来对应它,那我对进口环节就清清楚楚了。

这样的困难还可以列举很多。所以,总的来看,高值医用耗材现在已经到了非管不可的地步了。

监管真空亟待政策填补

对于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乱象,有关部门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专门就行了调研,并拿出了政策建议。我现在手上也拿到了这份政策建议,它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

一是加强准入管理。刚才我们提到,高值耗材尽管难度不小,没有统一编码,没有追溯体系,甚至连最基本的名称,在同类产品中都不统一。堂堂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在市场竟然展现出这样一番低端和无序,实在让人诧异。为此,有关部门人士建议,准入门槛要提高,名称要规范。

有关部门人士:一种东西有各种名称,其实就是一个东西。有时候加上几个字,或少几个字,不统一后面怎么监管?必须统一,统一名称把它分类分清楚、分细。

第二,要整顿流通秩序。约法三章,重典治乱,整顿才能出效果。对于商业贿赂的行为,该查的要严查;扰乱市场秩序的企业,该清退的要及时清退。

第三是推行集中采购,这方面各地已经在做,相信很快也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第四是加强价格监管。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公布高值耗材在各地包括国外的价格信息,增加透明度,强化来自社会的监督。

第五是规范临床使用。措施包括指导医师合理使用相关产品,切断医师和企业或者经销商的联系。

第六是完善支付政策。这也很好理解,如果高值耗材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各地自然会有推动降价的积极性。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官方的政策建议。在我的采访中,也有人提出了其它的建议。比如,有业内人士就认为,只要根据出厂价或进口价,设定一个价格天花板,就既能保证经销商的利润,又能维护患者权益。

文峰:比如说进口产品我查你海关的进口价格:假如是500美金,那么500美金我就看你所有的经销渠道,我认为加上你中间合理的利润,500块钱进的你不能卖超过1000,对价格进行一个人为的控制。

当然,这种控制价格的方式,属于非市场化的手段,在外企垄断高值耗材的当下,或许可以有所尝试。但根据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的观点,高值耗材价格的理性回归,最终还是要靠市场竞争,靠国内产品的做大做强。

胡善联:高值耗材我们也有很多差距,我们这些小东西为什么做不好,我们没有很好地集中力量去进行研究,所以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外资的市场,继而国内同类的产品做上去了,竞争了,它的价格才能下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