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我国原料药海淘路艰难 中药材出口分外敏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9  浏览次数:113

  原料药出海“淘金”遇阻

  据了解得知,根据去年欧盟对中国药企GMP现场检查的结果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数据层面,包括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准确、分析报告造假、记录更换内容、重抄记录、日期与签名不一致等。对此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美国、欧盟等对现场检查频率加密、力度加大,而国内药企不少还停留在以往国内先通知再检查的惯性应对思维中,而且对提交材料数据的真实完整性认识不足,却不知在海外被查将处罚严厉、“手尾很长”。“实际上现在国内食药监局也开始突然袭击‘飞行检查’,药企再难像以前一样轻松过关。”其表示。

  而此番部分药业暴露的中国药企数据不足问题还只是药企出海“淘金”路上花式挫折之一。梳理近三四年情况发现,涉嫌价格垄断、中药材安全性遭质疑、未通过当地现场检查等各种“难关”都在阻碍中国药企赚外汇。

  2013年,美国开出针对中国制药企业的首张反垄断罚单。华北制药及其下属子公司河北维尔康制药因涉嫌维生素C(VC)反垄断诉讼案,最高将付出1.623亿美元的罚款,随后华北制药表示将上诉。实际上,华北制药与东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同为国内VC四大生产商,产量占全球60%左右。2005年开始,美方以中国VC生产企业涉嫌价格同盟为由,将四大生产企业告上法庭。但除了华药之外,其他三家企业均已在庭外和解。

  不同于美国爱揪住中国产品价格问题做文章,欧洲则对中国的中药材出口分外敏感。2011年欧盟表示将对植物药生产企业的准入资格拉下闸门;随后英国药品管理局也在其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中药毒性风险,2014年中成药在英国更是全面停售,中药只能卖枸杞、甘草等温和食材,没有合适中药材令当地不少华人医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行业观察:

  出口仍以低利润高污染原料药为主

  据观察发现,目前我国药企海外“淘金”仍在走一条高污染、低利润的原料药出口之路,赚外汇之余还应考虑产业升级。“国外企业为何愿意大肆购买中国原料药,就是因为该产业能耗大、污染重,所以不少国家不愿意冒牺牲环境的风险进行生产,选择中国作为其代工厂。”该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化学原料药污染种类繁多,治理难度大、环保成本高,而且不少企业存在严重的低端产品占比过大、大宗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所以目前我国也在不断敦促原料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吃过苦头的华北制药在这方面走在前面,去年已实现制剂药销售首超原料药。”其透露。

  此外,促进中成药成分明晰、质量稳定、加快完善数据记录等,都将有助中国药物在国际市场上打消疑虑、增强可信度,跨出国门后销售畅通。

 
关键词: 原料药 , 枸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