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您家的普放设备OUT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8  浏览次数:102
  医药网9月18日讯 所有行业发展都经历了一个从0到1再到N、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丰富的演变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X线摄影经历了从最早的摄影干板到胶片/增感屏组合,到目前数字化X射线图像的各阶段的进步。二十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以来,随着计算机与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席卷全球的数字化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已经对X光影像设备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随着多功能X线影像设备的发明和推广,普放领域已经悄然进入可视化成像时代。     纵观X线设备发展史,根据成像技术不同,X射线普放设备(主要指用于基础影像检查诊断的X射线设备,下同)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模拟成像时代、间接数字化成像时代、直接数字化成像时代、可视化成像时代。     今天,小编与您一起来分析一下医疗领域X射线普放设备的发展脉络,同时来看看您家的普放设备处于什么阶段,是否跟上了新时代的步伐。       第一阶段:模拟成像时代       X射线发现后不久,就迅速的应用到医学领域,这也宣告了模拟机时代的到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备是:老式X光机、透视机、老式胃肠机。     1895年11月8日,伦琴教授发现X射线。     189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制出第一只X射线球管。     1896年1月18日,X光机第一次展出,标志着X光机的诞生。     1910年,美国物理学家W.D.Coolidge发表了钨灯丝X射线管制造成功的报告,固定阳极X射线管诞生。     1913年,滤线栅发明,部分地消除了散射线,提高了影像的质量。     1913年,钨灯丝X射线管开始实际使用,它的最大特点是钨灯丝加热到白炽状态以提供管电流所需的电子,所以调节灯丝的加热温度就可以控制管电流,从而使管电压和管电流可以分别独立调节,而这正是提高影像质量所需要的。     1914年,钨酸镉荧光屏诞生,开始了X射线透视的应用。     1923年,发明了双焦点X射线管,解决了X射线摄影的需要。X射线管的功率可达几千瓦,矩形焦点的边长仅为几毫米。     1927年Browers成功研制了旋转阳极X射线管。并于1929年由荷兰Philips公司投入临床使用。与固定阳极X射线管相比,它具有功率大,焦点小等优点。     1948年,影像增强器问世,它是由输入屏、输出屏、阴极、阳极和聚焦极组成的电真空器件,它可以把X射线影像增强并转换为可见光图像。     模拟X光机为人类的健康检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让人类观察到人类内部结构。同时,科学家也在X射线的应用和防护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尽管如此,模拟成像由于技术应用条件有限以及技术认知局限,导致成像质量、成像速度、使用成本、推广应用等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二阶段:间接数字化成像时代       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存储技术的发明与发展,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不断增加,信息存储水平不断增强。到70年代时,相对成熟的计算机等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到医疗领域。首当其冲的是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的发明。     CR系统作为间接数字化时代的标志性技术,是在二十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     1974年,富士胶片公司开始构架CR的原理,并进行基础研究工作。     1981年,IP板成功研制,日本富士公司正式推出商品化CR。     1981年6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放射学会(ICR)年会上,曾因CR系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的问世二被誉为“放射学新的起步年”。     1985年,我国第一台CR落户天津第一人民医院。     从此我国CR使用得以逐步推开,CR取代模拟老式X光机的步伐不断加速。这得益于CR系统的诸多优势:     (1) X线剂量比常规x线影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2) IP替代胶片可重复使用。     (3) 可与原有的x线摄影设备匹配使用,放射技师不需要特殊训练。     (4) 具有多种处理技术,如谐调处理、空间频率处理、时间减影、能量减影、体层伪影抑制、动 态范围控制等。     (5) 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如测量(大小、面积、密度)、局部放大、对比度转换、对比度反转、 影像边缘增强、多幅显示以及减影等。     (6) 显示的信息易被诊断医生阅读、理解,且质量更易满足诊断要求。     (7) 可间接数字化存储与传输,进入网络系统,节省胶片,无需暗室和储片库。     (8) 实现数据库管理,有利于查询和比较,实现资料共享。     (9) 高灵敏度。即使采集很弱的信号时也不会被噪声所掩盖而显示出来。     (10) 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在CR系统中,10英寸×12英寸的IP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3.3LP/mm,能够分辨影像中较小的细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DR系统;医疗器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