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型制药公司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兼并和收购实现增长。此举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业内人士质疑,但现在EP Vantage的数据分析给出了答案。EP Vantage使用evaluatePharma的数据对20强制药公司进行分析,预计2016年这些公司的销售收入中,来自外部收购的产品与内部开发的销售额相当。
图1:并购行为与2016年销售额相匹配
分析显示,目前净现值最高的100个III期阶段在研药物中,64%来自于各种形式的外部收购(见图2)。其中包括罗氏公司的抗PD-L1单抗atezolizumab,罗氏公司通过收购基因泰克(Genentech)获得了这个药物。
图2:目前净现值最高的100个III期阶段在研药物
依赖并购的大公司
根据分析,罗氏是20强公司依赖并购最多的公司。该公司的另一个重要的III期候选药物lampalizumab也是来自收购,是2007年基因泰克通过收购Tanox获得。另外,2014年罗氏公司的收入77%来自于收购的药物,预计2020年这个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至85%。而且,积极并购的战略似乎并没有对这家瑞士巨头造成任何伤害,未来五年该公司的处方药销售额应该能够保住全球第三的位置。
表1:目前净现值最高的10个III期阶段在研药物
回顾下艾尔建(Allergan)近几年达成的交易数量,可以发现,这家公司正在期待一个类似的收购模式来带动公司创新,从而实现增长。艾尔建的疯狂收购将帮助其迅速扩大,有望从去年的全球第19位攀升,在2020年跻身全球第九大制药公司。
与此同时,百时美施贵宝也可能将实现外部收购的跳跃式增长。去年该公司销售额中来自于外部收购的仅占16%,但evalute Pharma的数据预测,2020年这个比例将升至61%。这主要归功于PD-L1抑制剂Opdivo,这个药物很可能会成为百时美施贵宝公司最大的增长驱动力,在2020年达到79亿美元的销售额。
2009年,百时美施贵宝收购Medarex,从而获得了Opdivo以及另一个免疫治疗重磅药物Yervoy。当时24亿美元的首期付款现在看起来物有所值。
分析预测,2020年百时美施贵宝的第二大畅销药应该是Eliquis,这个抗凝血药物也是通过外部收购获得的,最初是由杜邦公司开发的。
表2:部分公司销售额中来自与外部收购产品的比例
内部研发和外部收购并重
然而,有一些公司并不采用这种大量依赖外部收购的研发策略。比如,据数据预测,吉列德科技(Gilead Sciences)来自于外部收购的产品所占销售额的比例在未来五年里将逐步减少。
这家公司最有潜力的III期在研药物,表1中排名第2位的艾滋病药物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enofovir alafenamide)是该公司内部研发的,是现有的老药Viread的替代产品。
吉列德丙肝治疗组合中,包括了来自内部研发和外部收购的产品。分析预测,到2020年,Harvoni仍将是该公司销售额最高的药物,紧随其后的是目前处在II期临床阶段的GS-9857/SOF/GS-5816。但是,这种状况可能马上就会改变,吉列德有可能会在近期使用100亿美元的借贷开展收购,以增强丙肝药物的在研产品线。
坚持内部研发
另外还有两家公司——葛兰素史克和阿斯利康,也对外部收购兴趣不大。葛兰素史克一直对并购避而远之,阿斯利康则是因为之前收购MedImmune获益极为有限。
这两家英国公司有可能会依赖于产品许可交易。不过,至少对阿斯利康来说,这个方法有好有坏。已经有不少投资人批评阿斯利康之前收购的一些早期阶段资产风险过高,血本无归。比如,该公司从Rigel手里收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候选药物fostamatinib,在III期后,阿斯利康宣布这个项目失败,将药物的权益归还给Rigel。
不过,阿斯利康坚持内部开发的努力还是获得了一些成功,某些项目还已经与其他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该公司与新基(Celgene)就抗PD-L1抗体durvalumab签署了协议,阿斯利康从新基获得了4.5亿美元的首笔付款。这个项目对阿斯利康未来的成功至关重要,是该公司最有潜力的III期项目。
葛兰素史克则将注意力集中在稳定但缺乏重大增长点的疫苗和消费者健康业务上。EP Vantage预测,该公司从现在起到2020年的销售额将基本持平。当然,这家公司也有可能会拿出点闲钱购买一些创新项目以加强增长。另外,如果像某些人预测的那样,该公司的CEO Andrew Witty爵士被赶下台的话,那么葛兰素史克的策略有可能立即转向到外部收购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