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媒体报道了《南京多家医院鱼精蛋白库存告急,每天有20多台心脏手术面临停摆》的消息,引起了关注。记者昨天了解到,目前情况仍然没有什么好转,有的医院已出现彻底断药的情况。而由于生产厂家供应问题,现在整个南京,一天能采购1-2支就很不错了,而这还不够一个成人手术所用的量。(9月5日《现代快报》)
不仅仅是南京,因为鱼精蛋白注射液大面积短缺,多地医院都在为找这种没有替代用药的药品而奔波忙碌。对有适应症的心脏病病人而言,手术宜早不宜迟,但却仅仅因为一种药品的短缺,手术就因此被叫停。这是一件很残忍,也实在很难令人接受的事情。
首先,救命药荒其实本来完全可以预见得到。作为一种某些心脏手术的必需药品,生产企业却唯有一家。一旦生产企业出现问题,很可能就会出现断货,产生患者无药可用的风险。比如现在企业就称,主要是因为原材料问题导致生产暂停。这几年来,这种类似的救命药荒已经多次重演。因为政府限价太死,一些廉价药品利润太少,很多企业于是选择了停产,导致一些救命药的供应量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令很多人苦不堪言。
既然是临床重要用药,政府就不应该坐视这种救命药的生产走向萎缩,让公众深受其害。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问题本来就是政府造成的。以这次鱼精蛋白的短缺为例,尽管它不可替代。但因为政府对之定价太死,十几年没有变动过,导致了生产者无利可图。看起来是为民着想,但得到的却是相反作用。它令更多的药企退出了这种生产,造成了一种药品全国只有一家药企独家供应的局面,产生了事实上的垄断局面。药企“忍辱负重”,进行亏本生产,掌握足够的话语权后,很可能就会找种种理由停产进行“逼宫”,给公众带来不小的麻烦。
如何才能远离这样的救命药荒?一是应该尊重市场规律,重新评估拟定新的市场价格,一种药品价格十几年不动肯定是不太正常的。给企业创造合理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生产的热情与动力。二是想办法提高这种药品的生产规模,努力去推动更多的药企加入这种药品生产,以防止一家供应有可能出现的生产垄断,令公共利益因此被药企绑架。三是居安思危,政府应该对这种类似的救命药名单进行梳理,通过给这些药品更合理的政府定价,提供税收及订单等方面的一些优惠政策,来避免出现这一种结果,保证市场供应。(健康报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