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国务院国资委批复了国药集团的混改方案后,我们后续已经将具体方案上报了,目前仍在等待最后批复,据我所知,具体方案的重点还是在董事会的任命、薪酬、激励这三项的职权改革。”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层内部人员近日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作为全国国企改革的总体框架性文件,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浮出水面,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国改资本浪潮又将卷来。
公开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国有企业户数大约823家,资产规模1728亿元左右。2014年我国医药工业企业规模排名前20位企业中,有6家是国有企业,其中广药集团排第一,除此之外还包括华北制药、华润医药、哈药、天药集团等。而在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有48家国企性质的公司,其中,央企(国药系、华润系、通用系)8家,地方国企(上药系、天药系、太极系、哈药系等)35家,校办企业(清华、北大[微博]、中大等)5家。
而在这其中,今年,包括国药、哈药等在内的上市医药国企都完成过重大的混改、重组事项。
今年2月,哈药股份与三精制药公布了最新的重组进展:三精制药以拥有的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及负债与哈药股份持有的医药公司98.5%股权进行置换,交易完成后,哈药股份全部医药工业类资产均在除三精制药外的母体内,三精制药将不再从事医药工业业务,此次重组置换以期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而作为被国务院国资委选定的首批试点企业之一,国药集团的混改方案也在今年二月出炉:大股东国药控股集团承诺2016年3月前消除同业竞争,将对旗下医药板块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届时有望解决与国药一致(59.39, -1.06, -1.75%)、国药控股的同业竞争问题。
“该方案批复之后,国药已上交了一份具体的改革方案,目前仍在等待批复。”国药控股一位内部高层对记者表示,“据我所知,具体方案的重点将会是在董事会的任命、薪酬以及激励的职权改革。”
该内部人士告知记者,有关董事会这三项职权的改革目的,主要是希望能有更多企业自主权力。
在地方医药国企,股权激励的改革也被当成了期待的热点。
以上海医药为例,自2011年上海医药完成旗下资产重组,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后,上药改革资本证券化的阶段实际已算完成。
“上药的激励机制很早就想做,在13、14年也曾经有过内部方案,但顶层设计一直没有出来,我们也是一直在等。”上海医药一位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未来会成为方向,而究竟股权激励到什么程度、比如管理层可以拿多少股份、一年靠期权拿到的薪资待遇有多少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执行的动力,如果激励很小,就很容易流为形式主义。”该内部人士告知记者。
事实上,作为国企改革的重点,股权激励、薪酬改革的力度常常被市场人士看做国企改革成功与否的标杆。
以2013年上海梅林的股权激励改革为例,作为上海国资委试点改革的企业之一,上海梅林在公布了其股权激励的草案后,次日股价便大幅重挫至跌停,上海国资改革概念股甚至也全线下挫。
草案显示,公司计划以5.46元/股向董事、高管、部分党政班子成员、核心骨干员工在内的114人,发行725.4万份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价格较停牌日的收盘价折价近一半。以上海梅林停牌前收盘价10.62元计算,公司此次股权激励部分市值为7704万元,而高管们需要掏出的钱只需3961万元。
“首先,这次股权激励的量并不是特别大,此外,激励价格、约束条件和行权条件都太低,最后导致市场不买账。对竞争类企业来说,股权激励手段理应有助于企业提高经营效率和改善公司业绩,可是上海梅林没有上涨却反而跌停这反映出市场并不满意这份激励方案。”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董事总经理对记者表示。
回归上药方面,尽管整体方案的股权激励改革难行,但在今年开始的新业务上,上药已经开始就“管理层持股”有过尝试。
今年3月9日晚间,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将与自然人季军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医药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涉水医药电商,其中上海医药出资7000万人民币,占股70%,季军出资3000万人民币,占股30%。
处于对医药电商的发展预期等综合因素,二级市场对此反映强烈,在该消息的公布次日,上海医药高位开盘,并一度拉至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