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9月11日讯 9月10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近十年来卫生计生科技发展取得的十六项优秀成果,其中医疗器械类成果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脏支架、脑起搏器、颅内专用支架系统等。
成果一: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架研发
由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完整全球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冠脉药物洗脱支架“BuMA Supreme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系统”,其前身BuMA支架已于2010年2月获得国家食药监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的注册证。
葛均波院士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由国人自主研发的完全可降解聚乳酸支架(心祥,XinsorbTM)的植入。
这些支架的成功研发与应用,标志着我国支架研发水平已经站在了国际前沿,同时也代表着我国心血管界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带来。
成果二:脑起搏器研发——从跟踪、并行到引领
我国从疾病治疗的机理研究和临床需求出发,探索更新一代的脑起搏器疗法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研发生产了全球首个3T磁共振兼容的脑起搏器电极,今年5月完成了首例临床试验手术。
可记录深部脑电的可充电脑起搏器:研发生产了全球首个可记录脑深部核团局部场电位信号、双通道可充电的脑起搏器。
变频刺激技术:研发了全球首个具有变频刺激功能的脑起搏器,并完成了20余例患者的临床试验。
远程程控技术:研发了全球首个脑起搏器远程程控系统。
成果三:颅内动脉狭窄治疗领先世界
研发和生产了国家食药监批准的第一个颅内专用支架系统(Apollo支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用于指导颅内支架成形术的LMA分型;率先开展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医疗器械领域取得成果,都是在该领域内的高端器械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有的科研结果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医疗,这些成果在填补中国此领域空白的同时,也彰示了国产医疗器械的科研水平。
国产医疗器械在心血管支架、脑起搏器、颅内支架等领域实现的突破与成果,将极大的提升国产医疗器械的研发,同时也将为国产医疗器械打开世界市场的大门。
2011-2014年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卫生科研取得重大成就,共有207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奖励;其中国家级一等奖9项,占总一等奖总数的15.79%,二等奖108项,占比20.00%。
随着我国医疗科研的水平提高、国家投资的加大以及政策的持续倾斜,未来我国在医疗科研尤其是医疗器械科研方面有望出现更多、更大的突破,以此来提振整个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十六项优秀代表性成果:
成果一:新药研发成果显著
成果二: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能力大幅增强
成果三: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增强,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发展
成果四:全国疾控系统的疾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成果应对新发再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成果五:艾滋病、肝病、结核病、寄生虫病方面防治工作
成果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架研发
成果七:推广指南,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
成果八: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
成果九:脑起搏器研发——从跟踪、并行到引领
成果十:颅内动脉狭窄治疗领先世界
成果十一: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HR-NICE)诊疗研究突破
成果十二: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心脏及大血管疾病
成果十三: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转移的防治新策略及关键机制
成果十四: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建立、临床基础研究和应用推广
成果十五:首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成果十六: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