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会上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经过一年多探索,在很多问题上取得共识,各相关部门的意见正在开始统一,“改革的路子依稀可见”。
改革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马晓伟说,过去,我国围绕公立医院建设主要解决了3个问题:通过建立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保障城乡居民享受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激活微观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建立社会化的医疗费用分担机制。“这一轮公立医院改革是对这些经验的继承和延续,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马晓伟说,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适当降低公立医院床位比例,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扩大优质人才资源总供给,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公立医院的筹资和补偿渠道,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财政投入,切实履行政府办医职责,同时探索支付方式改革。
试点在五方面形成基本共识
马晓伟说,通过试点城市的探索,改革的实施路径开始浮出水面,在一些方面形成了基本共识。一是将完善服务体系作为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扩充优质资源总供给,解决资源在城乡、地区、区域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二是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注重政策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例如,补偿机制改革真正发挥作用,需要运行机制改革的支撑。三是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坚持大卫生体制下的管办分开。四是在治理机制改革方面要合理划分政府与公立医院的权责,通过签订绩效管理合同、加强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等,建立对公立医院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五是在补偿机制改革方面坚持以支付方式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与此同时,政府投入、价格体系调整等相关政策也应配套到位。
“看得见的手”该出就出
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如何划清,一直是改革中遇到的难题。马晓伟说,要发挥政府在制度建设、筹资、规划、监管等方面的作用,这只“看得见的手”该出手时要出手。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全行业进行监管,特别是在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医疗机构盲目扩张冲动明显的情况下,要及时伸出这只“看得见的手”,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上涨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上,控制医疗机构的不合理扩张,引导医院摈弃对硬件水平提升和规模扩张的盲目追求,切实在医院学科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上多下功夫。
医生薪酬要“总量提升结构调整”
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一直备受业内关注。马晓伟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继续深化综合改革,推进绩效工资。对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实行总量提升和结构调整,进一步突破工资总额限制,确保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稳步提升,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在结构调整方面,将固定工资与可变工资相结合。探索实行年薪制,包括固定年薪和奖励年薪两部分,年薪必须与业务收入脱钩。医务人员薪酬全部纳入成本,医疗服务收费不足的部分由财政弥补。 (健康报 张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