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中国临床试验行业:从激进到蛰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09  浏览次数:86
  医药网9月6日讯 过去的十多年,中国临床试验行业飞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茫然不知何为临床试验,到现在中国临床试验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先行者大量的前期努力和付出受到认可,才会有现今这个高速发展的契机。     中国临床试验的巅峰时期,大约出现在2009~2012年,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在中国开展,外企加大在中国的项目投放力度,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扩张,大大小小的CRO公司和SMO公司层出不穷,有一点经验的CRA(临床监查员)和PM(项目经理)供不应求……     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问题逐渐暴露,全球的经济和研发也放缓步伐,整个临床试验行业开始降温。但这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无论行业还是从业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和沉淀。     风险三个降温因素     全球研发整体萎缩迹象     全球除了少数几家研发能力强的药厂外,目前大多数药厂产品线并不好,有些不得不靠收购来获得新产品,这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规模。     此外,在研产品的失败率也很高,特别是神经系统的AD(Alzheimer,老年性痴呆)领域。     现在,各药厂热衷于联合开发新药、抱团取暖,比如AZ(阿斯利康)与BMS(施贵宝)合作开发糖尿病药物,Merck(默克)与Pfizer(辉瑞)合作开发肿瘤免疫药物,Lilly(礼来)与BI(勃林格殷格翰)合作开发糖尿病药物等。     全球的研发现状直接影响中国的行业发展,至今在中国已有不少人员受到影响,Abbvie(艾伯维)关闭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主要是研发肾病产品),Pfizer关闭在中国的疫苗业务(注册证和后续产品的问题),Novartis(诺华)肿瘤研发部门遣散合并的GSK肿瘤团队等。     Risk based Monitoring可能通过     美国FDA和欧盟出台了指导意见,建议Risk based Monitoring(基于新药临床研究风险的监查模式),聚焦于影响临床研究质量和患者权益等关键因素(风险因素),减少在非关键性数据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其实,各药厂早已开始了尝试,因为能节约巨额的成本。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措施不可能在中国马上实现,但这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00%SDV(原始资料核查)没有必要,尤其当临床研究比较成熟之后。     一旦研发大规模缩减,Risk based Monitoring变成现实,CRA远程控制各家中心,只对关键及可疑数据进行SDV,那么这个行业还需要这么多CRO和CRA吗?     最近1~2年的时间里,多家药厂把Operation(临床执行)团队(主要是CRA和CTA)转移到了CRO,不再养自己的团队,比如Sanofi(赛诺菲)、Roche(罗氏)、GSK(葛兰素史克)、Abbott CV(雅培心血管)等。这样做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战略和长期计划的需要。如果后续研发的前景不明朗,那么把人数较多的临床执行部门转移到CRO,可避免裁员的风险。     中国研究成本优势不大     从中国的临床研究现状来看,这个行业经过近10~15年的高速发展,已基本与国际接轨,在中国做临床研究的成本在不断增高。此外,中国还有隐性成本。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在中国做试验其实已经没有太多优势。     值得庆幸的是,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趋势下,中国还在不断增长,这一点吸引了不少公司继续往中国增加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中国经济停止高速增长,考虑到不完善的法规和大环境,以及高昂的试验成本和隐性成本,还有多少公司愿意在中国持续长期投入呢?     机会两个行业正能量     庆幸的是,在全球药品开发陷入低潮和平台期时,也有好的势头正在崛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临床试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