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医药行业都处于快速的转型期,跨国药企的大批专利药到期,外资药企的鼎盛时代终结,全球进入仿制药竞争的高峰期,为了应对新的竞争环境,外资药企纷纷调整战略,剥离非主营业务,强化主营业务。
尤其在中国,外资药企的优势逐步降低,一方面专利药大批到期,之前依赖高毛利的专利药经营的时代逐渐成为过去,中国的化学药仿制进入新时期,这令外资药企和中国药企逐渐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仿制药。未来应对这种在中国的局面,很多外资药企开始纷纷裁员,剥离非主营业务,比如百时美施贵宝因为企业战略调整,由以往的糖尿病业务转向肿瘤领域,产品线变化导致在中国大批裁员。
而且,中国的招标市场也对外资药企的超国民待遇开始有巨大的变化,在招标上,不再对原研药品给予更多的优惠条件,而是在今年国家和各地开始取消对原研药的单独定价,由国家组织针对外资药企的药品的价格谈判,而有些省份则是直接对外资药企的药品举起砍价的铡刀。
比如湖南,上半年湖南省药品招标中,拜耳36个品规中仅仅有9个成交,成交价格最大降幅为11%,弃标率75%;勃林格殷格翰21个品规中仅有7个成交,成交价格最大降幅为15%,弃标率67%;阿斯利康24个品规中,只有13个品规成交,成交价格最大降幅为14%,弃标率46%,礼来议价的20个品种中,最大降幅为32%;默沙东34个议价品种中,最大降幅为39.8%;辉瑞34个议价品种中,最大降幅已经达到了55%。
外资药企面对仿制药竞争目前有些束手无策,于是在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开始大规模裁员,这股裁员风潮从2013年持续至今。
外资药企一方面在大批裁撤依靠专利药营销为主要能力的业务人员,或裁撤非主营业务的人员,另一方面也在招收对仿制药营销或者对中国药品营销精通的人员,这种招聘可能是通过合作或合资企业完成,比如笔者史立臣曾查询海正辉瑞目前有600多个职位招聘信息,估计有上千的职位缺口,尤其是区域营销人员,大批招聘。
国内药企的情况也不好过,随着今年各个省份频次的推进招标,以及各省对二次议价的普及,价格铡刀让很多药企在一些省或者一些市的招标或二次议价中失守,这种失守导致一些药企被迫无奈对落标省份改变营销模式,变自营队伍为大包销售,结果是区域化裁员情况出现。
比如上半年国内两家知名药企也开始了裁员,裁员人数都达到数百人。一家是河北的知名中药企业,产品以心脑血管等为主,另一家是江苏的国内知名药企,以消化类、肿瘤药药物见长,这两家国内药企是以医疗机构为主要销售通道的药企,因为一些省份落标,无奈之下对区域销售人员进行裁撤。
中国医药市场的政策性变化,导致中国医药市场上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外资药企的大批裁员,释放出了很多比较专业的人才,这给对专业营销人员渴求的中国药企提供了大量的生力军,同时,外资药企对仿制药营销人员的招聘,也让国内药企有较大的招聘压力,这种压力目前还没有凸显,随着外资药企战略调整到位,这种压力会变得更加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