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中药材涨价进入第四轮 下半年走势仍将处于高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8  浏览次数:405

    日前,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甘肃陇西地区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一些中药材经营者蓄意囤积党参,导致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发改委已责令54家囤积存有党参的经销商,限期向中成药企业抛售,逾期未按规定销售并提交有效凭证的,将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国内中药材涨价已经进入“第四轮”。

  今年1~5月,国内中药材价格整体依然呈现上升势头。仅在今年4月,中药材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在所检测的537种药材中,有399种价格上涨;今年1~3月,视品种而定,中药材价格涨幅平均为10%,最高涨幅达400%。在这些齐齐涨价的中药材中,野生中药材因资源量持续减少,涨势更为凶猛。

  中药材涨价潮始于2009年下半年。当时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了中药材大幅减产,部分地区甚至绝收;另一方面,需求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其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日趋升高等因素,为涨价做了铺垫。游资炒作及恶意囤货,则造成中药材价格的新一轮暴涨,有些品种的中药材如太子参的价格,甚至上涨10倍以上。

  至2010年全年,我国市场上537种中药材有84%涨价,平均涨幅达10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多达96个。其中近三成涨幅超过一半,有6%的品种涨幅超过181%,2%的品种涨幅超过300%。其中,冬虫夏草贵比黄金,太子参、三七、金银花、党参的涨幅也创下新高。

  中药材价格暴涨给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生产企业带来极大压力。由于药品的定价权在发改委手中,生产企业并不能随意调高零售价格,如果中药材价格上涨幅度逼近终端零售价,企业将倍感压力,有些甚至通过停产来减压。

  此外,一些中药材生产企业因无法消化此轮价格的暴涨,在最高药价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不得不铤而走险在原材料方面偷工减料,这不仅将大大影响成药品质,还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政府部门似乎一直没有大的动作,中药材价格涨势也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此次发改委可谓迈出了控制中药材价格不合理上涨的第一步。为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对甘肃陇西地区20多个中药材存储仓库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组成3个调查组,分赴国内6省市的药材市场价格情况进行调查,此次出手调控的重点就是游资炒作及囤货。从目前来看,在责令54户经营者限期限价将其囤积的党参出售之后,党参的市场价格与7月初相比下降幅度超过10%,而随着政策的继续执行,党参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落。

  另一方面,从现阶段市场反馈看,虽然出售党参的商家有增加,但数量不多,价格在80~260元/公斤不等,出现这个现象并不是说整顿成效不佳,而是成药企业对重新投入市场的党参热情不高,因为企业对党参价格进一步回落存在预期,市场观望气息浓厚。

  随着政府打击游资炒作及囤货行动的深入,一些中药材小品种以及常见中药材价格会有少许回落,但纵观全局,由于国内外需求的稳定增长,下半年中药材的走势仍将处于高位。(医药经济报 郭凡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