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中国1.5万医疗器械 企业中九成是“小玩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02  浏览次数:90
    京津冀区域内第一只医疗产业基金正式落地。

    日前,京津冀区域内首只医疗产业基金——“天地智慧医疗产业协同创新基金”正式成立,天地智慧医疗联合厚德星云基金、曙光星云科技、聚溪控股、乐视金融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

    京津冀区域医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市场机会是该基金的关注重点,包括医疗产业投资建设、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以及医疗设备生产制造等京津冀医疗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领域投资将成为该基金运营的主要方向。

    而这一基金的成立与国家正在迅速推进的医疗器械国产化紧密相关。

    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在用的医疗CT共计17854台(不含部队医院),由包括荷兰飞利浦、美国GE和德国西门子等8家厂商供应,市场高度集中在排名靠前的几家外资医疗器械制造商手中。

    事实上,这一状况普遍存在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中国现有的1.5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中,约90%的企业收入规模在1000万~2000万元;国内中高端医疗器械进口金额约占全部市场的40%,进口品牌占据国内中高端市场的七成。

    《2014中国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调查报告》公布的2014年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在CT、核磁共振、核医学、血管造影机等几类大型医疗设备中,被业界称为“GPS”的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三家跨国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80%,其中血管造影机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1.1%。

    而在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也称“DR”)、超声影像类设备中,相比上述产品,“GPS”即便垄断地位降低,但占据的市场份额也超过了“半壁江山”,其中X射线摄影系统类设备中,“GPS”占据53.5%的份额,而超声影像类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接近70%。

    整体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是目前国产医疗器械的普遍问题。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建设进程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尤其是区域内产业链的协同联动,核心是构建京津冀医疗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国城镇化副秘书长彭晓光在会上表示。

    “河北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600多家,但三类医疗器械占比不足10%,总体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集中度低,结构和发展速度都不理想,迫切需要产业创新。”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增设告诉本报记者。

    作为基金中唯一一家本土医疗器械制造商,以实时影像数据传输见长的天地智慧医疗因其关键的实时影像传输技术受到资本市场关注——按照现有技术,实时影像上传不仅将缩短医疗影像检查结果的时间,更将直接推动远程医疗的实时信息传输,加快京津冀医疗一体化的进程。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获悉,天地智慧将在年底登陆新三板。

    公开信息显示,天地智慧是主营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和一体化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与清华大学建立有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技术产业化的核心通道,在与清华大学合作的“产学研医”联动机制及合作创新平台上,目前已完成清华大学在放射医学影像及分子影像领域的多项核心优势技术的产业化布局。

    事实上,近几年来,政策面对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以及国产化的扶持力度已不断提速,在监管、创新审批、资金等方面创造良好环境,并启动了第一批国产医疗器械遴选,加速国产化进程。

    今年5月19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对外公布,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要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57.010, 0.00, 0.00%)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被认为是国产医疗器械市场政策红利释放的清晰信号。(第一财经日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