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1日讯 近10多年来,“替尼”类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TKs)一直是药物研发的热点,目前这类药物在肿瘤及非肿瘤领域(银屑病关节炎、哮喘等)均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约有20多个“替尼”类药物获批,而处于Ⅲ期临床阶段的此类药物也有20余个。本版将陆续简单介绍目前国内外获批和处于Ⅲ期临床的“替尼”类药物。
截至今年6月底,国内获批上市的“替尼”类药物共有11个,分别介绍如下:
伊马替尼(Imatinib) 该药由诺华公司开发,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抑制BCR ABL。该药2001年5月经优先审评通道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002年4月,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格列卫。目前该药在美国共获批了10个适应证,是很多肿瘤疾病的一线用药,但靶点单一,易产生耐药性。而正是因其适应证广且易耐药,才使得后续研发的大部分“替尼”类药物都要在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基础上才可以使用。
吉非替尼(Gefitinib) 该药由阿斯利康公司开发,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时也是第一个EGFR抑制剂,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化疗(主要是铂类和多西他赛)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2003年5月,该药经优先审评通道获FDA批准上市,并于2004年12月由阿斯利康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易瑞沙。
厄洛替尼(Erlotinib) 该药由OSI Pharmaceuticals Inc开发,也是一种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04年11月经优先审评通道获FDA批准上市,目前在美国有4个适应证: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替代突变的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接受了4个周期以铂类药物为主的一线化疗药物后无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维持治疗;既往接受至少一次化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与吉西他滨联合用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该药于2006年4月由罗氏制药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特罗凯。
舒尼替尼(Sunitinib) 该药由辉瑞公司开发,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同时也是目前已知的作用靶点最多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之一,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2006年1月,该药经优先审评通道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不能耐受伊马替尼或伊马替尼治疗出现进展的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晚期肾细胞癌,以及进展性高分化型且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007年10月该药由辉瑞公司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索坦。
达沙替尼(dasatinib) 该药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发,对BCR-ABL、SRC激酶家族、c-KIT、EPHA2以及PDGFR β均有抑制作用。该药被FDA授予“孤儿药”称号,并于2006年6月经过FDA优先审评通道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新诊断的慢性期、Ph+的成人CML患者;慢性期、加速期、骨髓或淋巴危象期、Ph+且对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成人CML患者;对既往治疗耐药或不耐受且Ph+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该药2011年9月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在我国进口上市,商品名施达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