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哺乳动物中,中年雌性动物开始进入绝经期的这个过渡期,动情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不规律。而一项发表在《Cell Report》上面的文章指出,他们可以通过控制小鼠所处环境中的明-暗变化,来控制中年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他们指出,通过调节周期性的光线变化(即光照周期),既可以改善小鼠的这种动情周期,也可以导致动情周期更加紊乱。
英国肯特大学遗传学教授Darren Griffin针对这个研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到,随着人体衰老导致的女性生育率下降确实非常明显,而且针对其生理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很吸引人的领域。他说:“就拿其中的一个方面来说,因为母亲年龄的增长,她会产生遗传不平衡的配子。这种配子的遗传不平衡是因为母亲的年龄效应,这其中的原因非常复杂。这个研究找到了光照周期与生育机制存在相关性,这已经是十分有意义的进步了。尤其振奋人心的是,可以通过调节光照周期恢复中年雌性小鼠的生育率。”
动情周期,还可以成为发情周期大多数的雌性有胎盘类哺乳动物中存在的一种周期性生理变化,由身体的性激素所诱导产生。这种动情周期起始于性成熟(首次月经),结束于绝经期或者妊娠期。这些研究指出,通过间歇性的光照周期,可以导致接近绝经期的中年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更加紊乱,而在正常24小时光照周期的中年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则相对规则。
在小鼠中,两种生理节律相关的基因Cry1和Cry2缺失会导致随着年龄增长,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越来越不规律,实验小鼠还有加速衰老的趋势,并且会在中年期导致不育。如果调节光照周期到小鼠生理内节律的周期,则可以部分恢复,使得动情周期开始变得规律起来,而且中年雌性小鼠生育率也有提高。这个研究说明了,生育相关的潜能的下降与年龄相关的生理节律变化相关。在中年雌性小鼠中,这种生育潜能可以通过环境中的光照周期(昼夜时间节律)调节来提高。
Darren Griffin还认为,虽然说,人和小鼠还存在太大的遗传差异,并不能直接由小鼠引申到人类。但是,这个研究对于人类健康和繁衍相关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资料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