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找不到这种药,孩子只能用国外替代药品,近6000元一支的价格将使更多家庭陷入困局,甚至放弃治疗”。无疑,廉价药品利润空间定然也小,无论是生产还是经销环节都难产生很好的效益,这或许正是当下不少廉价药物常短缺的根本原因。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就曾公开表示,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这些廉价药去了哪儿?一是变身新药,投胎重生,配方不变,但价格大变;二是从药史上彻底消失。
逐利是市场的天性,显然,药物供给如果完全交由利益杠杆去支配,廉价药品就没有人愿意去生产经营,廉价药就会陷入“断供”的境地。但药物又是极其特殊的产品,关乎公众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廉价救命药不断供,是老百姓底线保命的需求。因此,保障廉价“救命药”供给,不能只靠呼吁市场道德,公共部门必须从根子上动刀,为民生积极兜底。
其一,在药品短缺问题上可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对廉价救命药给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其二,建立并完善短缺药品预警机制,药品监管部门加强药品生产企业中断生产药品的监管,明确制药企业上报短缺药品信息的责任;其三,完善国家药品储备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两级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建立临床药品供应应急机制,将需求不稳定、产需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抢救用药、廉价药品、罕见病用药纳入国家储备范围。
有鉴于药品特殊性,在放开药价让市场配置资源同时,公共部门只有强化责任,保障廉价“救命药”的供给,才能使廉价药不再“稀罕”,才不会迫使患者被逼走向高药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