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市场及其潜在靶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1  浏览次数:143

  随着靶向治疗药物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新疗法药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遗憾的是,截止目前,仅有贝利单抗一款药物获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药效弱、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效益风险评估差等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临床后期停研的项目。当然,在研发线上也有一些可期待的产品:Sifalimumab 是MedImmune公司在研的一种抗人干扰素单抗,多项临床检测均有减少中至重度SLE患者疾病活动的效果,且有足够的安全性;另有一种抗CD-22人源化单抗药物Epratuzumab,目前多项临床研究指标显示良好,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此外,一些炎症细胞因子包括IFNs、TNF-α、IL-6、IL-18及T细胞衍生因子如IL-17、IL-21、IL-2以及其各自受体都是SLE药物的潜在靶标。

  B细胞抑制作用是治疗SLE的一种较有效策略。已上市药物贝利单抗就是B细胞刺激因子拮抗剂(BlyS),目前,还有两种B细胞刺激因子拮抗剂药物处于临床后期研发阶段(表1)。肿瘤坏死因子(TNF)是肿瘤常用靶标,该类药物对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作用使其成为开发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常用靶标。

  除此之外,由于SLE疾病特点,在临床治疗SLE过程中,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一些治疗药物超说明书用药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经验治疗手段,如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药物美罗化(rituximab),它具有杀死CD20阳性B细胞的能力,利用该机制已在一些非对照性试验中证明能缓解常规治疗无法达到的多种SLE表现。

  对B细胞耗竭类进行合理设计,也不失为一种开发SLE治疗药物的一种。类风关药物托珠单抗(Tocilizumab)具有抑制自身免疫作用,研究表明,Tocilizumab也具有缓解SLE症状的作用,可用于常规无效的SLE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市场及其潜在靶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