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8月11日讯 不久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促进社会办医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社会办医“门槛”,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作为社会资本办医的主体,民营医院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仍处于边缘化地位。《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民营医院发展受制于人才引进难、资金筹集少、隐形歧视多等因素,业内人士建议,当前应淡化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的身份差异,在土地开发、医护人员职称评定、税收政策、社保定点资格等方面,尽快出台细化措施,使民营医院获得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大而不强
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近几年我国民营医院发展迅猛,尤其是在数量上,与公立医院日益接近,但在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上与公立医院差距很大,民营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只占总量的10%多。
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发布的《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民营医院数量由2005年底的3320家,一路攀升至2013年底的11029家。近十年间数量增长超过两倍,与公立医院的数量差距不断在缩小。
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说,民营医院近年来每年以17%左右的速度增长,国家政策密集发布的2013年一年就净增1300多家。截至去年第一季度,全国民营医院数量已达1.15万家,数量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6%。但民营医院整体规模仍然偏小,服务能力不强,有86%的医疗机构床位数不到100床;民营医院的门诊量和住院量只占总量的10%多。
在福建省莆田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亦兵看来,虽然民营医院数量增长迅速,但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民营医院在规模和整体技术水平上与公立医院差距很大,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如公立医院,普通老百姓(61.70, 1.33, 2.20%)对民营医院的偏见依然较深。
道阻且长
《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多家民营医院后发现,目前我国民营医院正处于尴尬境地:民营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严重不足,轻资产的经营模式也导致民营医院资金瓶颈凸显,民营医院在用地、税收等方面也难以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
首先,民营医院人才匮乏,呈现“一老一少”格局。长期主管卫生的莆田市副市长张丽冰说,民营医院当前面临的最大束缚是缺乏人才。以莆田籍民营医院为例,医务人员多是“一老一少”格局,一边是公立医院退休人员,一边是刚毕业大学生,人才青黄不接,中青年骨干很少。“目前我国基本上没有相应的民营医学院来为民营医院定向培养人才,民营医院专家资源只能依靠公立医院医生的跳槽以及聘用公立医院的退休医生。”张丽冰说。
华侨大学附属盛兴医院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民营医院,“我们现有医务人员300多人,其中有10多位高级职称的医生,但都是从公立医院退休后聘的。虽然我们给职工提供免费食堂和职工宿舍,还有免费班车,可就是难以招到优秀人才。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我们把他送出去进修,结果培训完就跳槽了。民营医院人才队伍不稳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该院院长林秋泉说。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虽然从政策上鼓励医生多点执业,但由于医院管理体制限制,医师顾虑多、负担重,一些公立医院甚至变相对多点执业的医生施加压力,导致公立医院医生很少到民营医院多点执业。张亦兵说,莆田市在全国最早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医师无需经原单位同意,只要“备案登记”就可开展多点执业。但目前仅30多名医师登记多点执业,仅占莆田符合条件医师总数约6%。
其次,银行融资难、税收负担重导致民营医院资金压力大。北京祥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吴美先说,民营医院一直是轻资产在发展,很多民营医院房子是租的,几乎没什么固定资产可以抵押。即使有一些固定资产,也会因为具有公益性质而难以抵押。民营医院融资渠道很单一,主要来源为自身的留存收益和业内少量资金短期拆借。对于中小民营医院来说,基本上不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