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存多重障碍 村民开转诊单得花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5  浏览次数:92
  医药网7月31日讯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意在破解大医院患者扎堆“看病难”现状。     但记者近日赴京辽苏等地调研发现,个别地方分级诊疗在基层难落实,出现人为设置“权利转诊”、外请“开飞刀”、双向转诊变单向输送等问题。专家建议提高各层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规范转诊流程,推进基层首诊。     患者“上涌”致资源浪费     所谓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在分级诊疗模式下,患者就医次序为:首诊到基层医疗机构由全科医生完成必要诊疗,病情较重的,则由全科医生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接受专科医生进一步诊疗;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上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京辽苏等地多家大医院医务人员反映,约三分之一的常见病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但北京宣武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30%的患者就是开药。辽宁省卫计委体制改革处处长计立群表示,辽宁县区级医院患者的外转率达25%,其中大多数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却占用了近40%的新农合资金。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认为,病人过多流向县级及以上医院,加重了看病难和医保基金负担。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力军说:“2008年广州医保基金结存112个月,现在可支付结存60多个月;揭阳、汕头医保已出现赤字。”      “医联体”和医保经济杠杆被视为推进分级诊疗的法宝。“医联体”一般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区县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医院派专家到基层坐诊,基层医院患者转到大医院做手术后可在“医联体”内的基层医院康复。当前北京已建立十多个“医联体”,沈阳也建立了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为代表的两大医疗集团。     在控制农村县域就诊方面,多地以控制新农合报销比例方式推进逐级转诊。辽宁2014年11月要求新农合参合患者赴统筹区域外就诊,需经定点医疗机构同意并开具转诊单方可按比例报销,否则需自费承担;甘肃、青海等省份也在2014年提出,符合分级诊疗病种诊断的新农合患原则上只能在参合地相应级别的定点医院就诊,私自越级转诊患者原则上不予报销。     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存障碍     但记者最近在基层调研发现,分级诊疗在基层落实中出现不良苗头。     首先是“权利转诊”浮现。一些村民表示,在开新农合医疗转诊审批单时,村民不仅“跑断腿”,还得给有转诊权的医生、科主任“意思意思”,否则很难顺利转诊,为此医患矛盾有所增加。     沈阳市人大代表,何氏眼科医院副院长韩春荣说,有村民反映,开转诊单必须要花钱。“有县级卫生机构领导说,转诊限制的都是老百姓,有关系的怎么都能转出来,想去哪儿去哪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分级诊疗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