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2014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报告:8种涨幅超2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7-24  浏览次数:88

  《报告》数据采集自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与往年不同的是,《报告》新增了中药材出口情况的统计分析。

  《报告》指出,2014年中药材市场中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超过20%的有8种,分别为:水飞蓟、麦冬、附子、连翘、半夏、山药、枸杞、黄芩;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的有5种,分别为:三七、党参、甘草、当归、太子参;价格涨跌幅度在10%左右,相对平稳的有5种,分别为:丹参、金银花、厚朴、黄连、川芎。

  《报告》认为,随着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应用,我国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位开始下降,中药材产地市场成为重要的交易平台,中药材出口价格延续上涨态势。同时,我国中药材物流组织化、现代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包装缺乏标准规范,仓储物流处于分散状态,现代存储设施与技术应用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国家《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和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商办秩函〔2014〕809号)为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指明了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中药材气调养护、冷藏保质技术的发展及集中仓储与管理模式的成熟,中药材流通将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发展中药材现代物流,建设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以提升中药材质量,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商务部于2012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制度,并连续发布了年度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对有效引导中药材产销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中药材 , 商务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