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医药市场,吃“蛋糕”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袖手旁观将无饭可吃,维持原状等于后退,只有对核心竞争力的积极追求和塑造,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增长的“蛋糕”里,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不再打“价格战”,因为这是在自相残杀,缩减自己那份“蛋糕”的同时,也在逼着对手缩减自身的“蛋糕”,这不过是比谁赚得更少,而非谁赚得更多。“价格战”是在破坏行业的价格规则,自乱阵脚。
打“价格战”是恶性竞争,对市场没有培育作用。与其如此,不如联起手来,化敌为友,共同把一个“蛋糕”做大,让每个人能吃到更多。对市场的教育,成为我们共同的任务。也许,外企已经把某些市场教育得差不多了,已经搭建了一个台子,我们可以登入,用自身的优势与外企产品较劲,比如因低成本拥有的价格优势;我们可以和同行较劲,比如我们的产品质量和销售市场层面的优势,良性竞争主导下的行动,远比恶性竞争主导下的行动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民族医药企业的一个共同任务是,在一只手吃“蛋糕”的同时,用另一只手挡住西方列强。这绝不是政策保护,而是自身实力筑起的壁垒。美国药企在中国占据了64%的医药市场份额,这一切都在悄悄进行,直到出来一个让我们惊讶的数字。中国已经成为西方药企的新兴市场之一,“到中国去”或许就是他们一个外露或内藏的口号。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正在沦为印度人的原料药工厂,我们本来就是世界的大工厂,又不仅仅局限于药品制造。对此,我们会做何感想。(医药经济报 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