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32.8万份,较上一年增长0.8%;其中,抗感染药物报告数量持续下降,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仍堪忧。
“限抗”令收效 抗感染药不良反应减少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收到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0.6万例,报告数量仍居首位,但较2013年下降2.0%;报告占比为38.2%,连续5年下降。其中,严重报告2.4万例,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抗感染药物类别是,头孢菌素类(33.8%)、青霉素类(11.6%)、喹诺酮类(11.4%)、抗结核病药(9.9%)、β-内酰胺酶抑制药(6.9%);排名前10位的品种为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舒巴坦、青霉素G、头孢呋辛、头孢噻肟、阿奇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利福平。
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表示,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仍居各类药物之首,主要与我国基础用量巨大有关,如左氧氟沙星每年的暴露人群可达上千万人。但2014年,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继续呈下降趋势,这也说明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限抗”措施取得了一定实效,临床医生应坚持合理使用抗感染药,降低使用风险。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仍增 基层机构尤甚
根据《报告》,2014年,全国共收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12.7万例,其中严重报告占6.7%。与2013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增长5.3%,高于总体报告增长率;严重报告数量增长26.0%,与总体严重报告增长情况基本一致。报告数量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为清开灵注射剂、参麦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血塞通注射剂、舒血宁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丹参注射剂、香丹注射剂、生脉注射剂、痰热清注射剂。
对排名前20位的药品分析发现,涉及合并用药的报告占42.3%;发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良反应报告多于其他医院,如清开灵注射剂有75%的不良反应报告来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专家表示,《报告》提示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品联合使用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这可能增加安全风险。临床医师应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规定,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慎重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等问题。
基药安全状况保持平稳
《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收到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2.0万例,其中严重报告2.9万例,监测提示2014年国家基本药物安全状况继续保持平稳。
国家基本药物中化学药品(含生物制品)报告数量排名前5位的品种均为抗微生物药,分别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青霉素。中成药的六大类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由多到少依次为内科用药、骨伤科用药、妇科用药、耳鼻喉科用药、外科用药、眼科用药。其中,内科用药报告总数占比85.4%,可能与内科用药临床使用量大有关,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注射剂都属于内科用药。(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