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药品招标的基本思路
谈到具体的招标政策,离不开大的背景。现在我们面临着经济新常态,经济开始发展的不是那么快,对我们医保基金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医保管理费用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增加和扩大覆盖面,夯实基金征缴,另外一方面要优化我们的支付方式,把医保手上的钱管好,要开源节流。另外我们还要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第三个方面是现在老百姓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药品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药品集中采购,不仅要保障我们的数量,而且要保障质量。所以我们药品招标不能用单一的模式来考虑,不是所有的药品都是虚高的价格,应该根据市场供应关系来确定药品多种的采配模式。
基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新常态,上海考虑药品招标,有几个基本思路。首先是始终坚守药品供应保障的底线标准。我们2012年真正开始做药品招标的时候首先做的不是降价,我们把基药招标以后从基层消失的药重新挽救回来,让它在基层能配得到。所以我们首先解决的是老百姓能够配得到药,看得好病,而不是一下子把药品价格降多低。二是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当中的决定性作用,包括带量采购就是很重要的体现。三是有效实现政府提供服务与综合监管的有机结合,政府一直讲要加强监管,怎么样能够做到有效的监管,首先还是要提供服务。有了好的服务,人家才会接受你的监管,自然而然你监管的目的就能实现。
上海药品招标的目标
基于这些基本的思路,我们确认了上海药品集中招标的几个目标。首先保障药品的供应和质量,配得到药,看得好病。二是要降低药品的价格,减轻药费负担。上海市政府把药品招标工作交给我们医保部门,是要真正让我们节省医保费用,降低药品的价格,这是我们监管部门永远逃不开的责任。三是销遏制药品购领域的腐败维护公平正义。第四个方面是要推动行业整合,促进健康发展。通过药品的带量采购,通过阳光采购,能够还给我们一个正常的业态,让我们的企业能够没有压力的去做好我们的工作,不要因为某些暗箱操作的东西整天跟老板汇报,大家都在台面上,其他企业做不到的,我也做不到,真正实现阳光采购,我们希望能够营造这种环境。
上海药品招标的主要工作
招标工作这两年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机构建设。我们药事所划归到医保以后,机构从副处级变成正处级,人员编制从13个变成30个,从原来差额拨款变成全额拨款,这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有足够的人来做这个事情。二是制度建设。我们制度设计过程当中考虑的是目标模式是什么,三年前我们上海开的座谈会,提出来药品应该是分类采购的概念,量大面广的叫带量采购,量小的或者说是急救抢救的应该挂网采购,中间层面我们提出来限价采购的概念,三年以后我们看到7号文指导意见讲到的跟我们当时提出来的没有大的变化,我们很欣喜的发现,原来认清的形势没有错。所以我们上海这两年一直按照这个方向在做。三是科技支撑。打造阳光采购平台,提升技术支撑的系统。我们去年开始建的阳光平台,今年运行了半年,我们设计了一个专业的手机APP应用,能实时上海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情况,哪些有退货单对应,采购价格跟中标价不一样的都可以看到。应该来说,我们做到了阳光平台,能掌握实时的数据。
带量采购模式的探索
两年前我们提出来带量采购,最早国家讲的是量价挂钩的概念,还不是带量采购。应该说量价挂钩是更高层面,带量采购暂时还没有做到量价挂钩的时候我们做的方式。所以当时我们提出来应该是量价挂钩。对于量价挂钩来讲我们有两种解释,最简单的就是买的越多越便宜,这是简单的。如果扩展的话,招采结合,汇款时间的保证,医院库存的管理,这些都属于我们量价挂钩里面的一部分。我们讲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最理想的方式是什么?一品一厂,直接汇款,独家配送,当然这都是理想的模式。
带量采购表面问题是只招不采,量价不挂钩,但其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好质量跟价格的关系。这方面我们自建了一个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兼顾了系统、临床、药学一致性。并且学习国际的通行做法,主要是香港医管局的做法。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基本做法是所有来的药品,在同一平台上面,通过我们的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来以后,价低者中标,只中一家。技术路线有了,我们选了三个很小的试点品种,像盆景一样,但是量大面广的基药,分别是阿莫西林口服常释剂、头孢呋辛口服常释剂、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常释剂,这三个品种的用量在上海都是超过一千万的。
我们先做口服的,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优质企业,这三个品种我们事先已经对所有国内生产企业摸过底,保证中标的结果,中标品种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做的原则是先行试点,从个别品种开始,明确工作职责。具体操作是我们药事所,方案制定是药招委,方案的主体是医院,尊重现状,平稳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