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制药大国而非制药强国,仿制药达到96%,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和运作实体,我国的创新药的成功转化率不到2%,远低于美国的20%。我国目前的创新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药为主到仿创结合的阶段,上市新药多为me-too药物,新药市场被国际大公司垄断。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既有发展国家的疾病,也有发展中国家的疾病。4500多种疾病中的90%无药可治。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5%,成为健康的头号杀手。恶性肿瘤死亡率第一,糖尿病患病人员显著上升,越来越年轻化。因此,普惠的创新药是人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
除了技术因素,我国创新药面临的关键问题有:一是科学监管,临床准入的时间实在太长,过程管理比较弱。美国是宽进严出,自己负责,我们很愿意替别人承担责任,入口把得很严。原来我们新药注册是绑定生产,现在药监局已经开始考虑把两者分开了。二是源头创新能力不强,转化能力不强,研究平台与先进生产力联盟作用有待发挥。三是私有资本不愿意投入,早期研发支持不足。四是创新药无法及时进入医保或招标采购目录,以及市场招标采购周期太长,各省的流程不统一。有的省里面,甚至县里面都可以招标。那是天大的玩笑。
新药研发的新理念——转化医学和精准医学
在欧美,大家很非常强调公开、协作和合作的创新药研发模式(NETS),所以现在跨国大药厂很少自己直接研发新药。我们现在也在实施NETS,按照这个理念,我们就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用比较少的投入得到比较多的创新药物。
结合到具体的技术领域里面,现在也认同转化医学能实现多赢。原来发现新药的那种做法已经完全不能取得我们理想的结果。那么,现在就非常强调实验室研究人员、科学家要全力协作设计更加合理,个体化使用的新药。制药企业设计制造新药、生产新药,实验室的科学家要做各种主学的分析,临床医院的科学家要做疾病的标新。各种生物样本的收集,把这些数据统统收集起来,发现生物靶标,才能设计更加有效、更加个体化的合理的药物,以达到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低。
精准医学近期的重点是放在肿瘤治疗的关注以及新药的发现。包括可遗传性基因变异、癌症风险、药物和抗体设计、肿瘤标记物、靶向疗法、分类诊断等等。下一步长远的目标是,关于健康管理对疾病风险的评估、疾病机制把握、许多疾病的最佳的治疗方案等等。
最急需: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市场化推动机制
纵观全球,各期研发价值链的预期回报不一样,经费投入的来源也是不一样的。基础研究的预期回报大于35%,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科研基金;发现和临床前阶段,预期回报在35%左右,潜在经费来自风险资本;早期阶段(I-IIa)预期回报率在30%,经费也来自风险资本;后期阶段、审批预期回报在20%,经费来自私人股票、避险基金、公共投资者;Ⅳ期临床预期回报在15%左右,私人股票、专利投资者公共投资者。
我们早期的研发创新投入不够。政府只有这点钱,我们最缺的就是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等。用于早期投资的退出机制,能够实现增值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研发的经费是很难解决的。因此,我们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市场化推动机制。
为了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我们需要努力的方面有:
一、政府通过科研资助和市场转化运作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的双重模式,继续加大对早期研发创新进行投入,兼顾政府导向和市场机制。
二、打造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资价值链,联系上下游产业投资团队,建立有天使/政府早期投资及科研资助、创新药物风险投资基金、后期私募基金以及产业巨头互相支持的投资链,实现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和产业化促进。
三、首先致力于实现创新价值的阶段性体现,在药物开发的前期重要环节实现公司增值及早期投资退出,打造成功商业模式案例,从而营造早期创新项目的投资氛围。
四、加强国内外创新研发企业以及生产企业的紧密合作,帮助创新研发企业通过各种资源建立或寻求合适的产业化平台,促进其从研发成功赢得市场成功。
五、顺应医药研发的全球化趋势,鼓励通过参与跨国医药集团的合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带来国际尖端技术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