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7月13日讯 药品价格问题是关乎老百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但让不少中国老百姓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中国的药价会那么高,知名药企的某种药品价格为什么在中国会高出其他国家多倍。在一次税收征管审计中,审计人员以专业视角抓住关键点,并以一查到底的精神,抽丝剥茧,重拳出击,才得以揭开这一鲜为外界所知的医药行业秘密。
2013年7月,公安部首次向社会公开了英国著名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氏公司”)的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消息,引起社会舆论巨大反响。这一案件被公安部列为2013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之首。当然,此案所涉及的远不只一家药企,还有相关医疗单位,甚至包括政府官员。而葛氏公司因行贿被判罚金30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史上最大罚单”。
从葛氏公司“贿赂门”的曝光,人们终于看清了中国医疗行业滋生行业腐败的土壤以及医、药行业之间的潜规则:虚高的药价中包含了诸多的行贿成本。
这一轰动全球的行业行贿违法违规问题的线索,是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在2011年的一次常规审计中发现和查实的,并依法移送公安部门进一步查处。
名不见经传的“临江国旅”
2011年年初,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处长王海(化名)带队对某市国税局开展审计。审计过程中,王海和审计人员小肖、小陆等仔细分析了企业的年度报税资料,将营业费用居高的如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作为此次审计关注的重点,发现一家外资药企两年营业费用约6亿元,达主营业务收入的30%。
“以审计职业的敏感,这么高的营业费用,背后很可能隐藏着‘秘密’。是虚列费用偷税,还是多列支出套取资金?必须看一看。”他们通过税务部门协调,对多家药企实地查访,并要求这些企业提供2009年和2010年两年营业费用的明细。
对药企财务资料的分析发现,药企的营销费很大一部分付给了旅行社。这些旅行社中,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一家名叫“临江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临江国旅)的民营公司作为供应商在药企中相当活跃,与许多药企都有业务往来。调查发现,有些药企第一年和某家国有企业合作,第二年就转到了临江国旅。这再一次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
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就在于,不能放过哪怕是一个极小的疑问,因为有些不起眼的问题背后也许就藏着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审计人员将药企的“生态环境”作为下一步的研究对象,而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临江国旅”是非延伸调查不可的。
当时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临江国旅为非本地注册企业,是注册地旅游局十大旅行社之一,日常主要业务是组织在沪外企高端商务人员在中国境内及世界各地开展会议、会务、会展和培训工作。
在税务专管员的陪同下,审计人员到了临江国旅。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公司员工20多人。但是,在临江国旅的财务账上却发现,其年收入1.5亿元,业务量相当惊人,的确可以称得上当地十大旅行社之一。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收入基本上来自各制药企业,没有散客旅游收入。
审计人员通过对临江国旅账目的分析掌握了该旅行社的成本核算方式,从中找到了与其订单成本不符的几单业务,其中计入成本的几次50万元支出进入了审计人员的视野。经查,有200多万元最终付给了天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而这家房地产公司与临江国旅并非有直接的业务往来。询问财务人员关于这笔资金的问题,财务人员闪烁其词。
临江国旅暴露出的种种疑点,使审计人员迅速作出一个决定:去天津延伸调查事实。
锲而不舍追踪多家药企和旅行社
在天津这家房地产公司,审计人员对临江国旅购买房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公安机关配合下,审计人员取得了一个关键性证据,就是购房方是葛氏公司的一名业务经理,临江国旅为其支付购房款。这一线索的发现,为日后葛氏公司行贿事件的查证奠定了基础,并更加坚定了审计人员对药品行业进行“探底”的决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