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以及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压疮、糖尿病足等伤口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出擦伤、割伤等小伤口,市民该如何科学地处理伤口?39健康网编辑专访了广州军区广州总院门诊部创面诊疗中心国际伤口治疗师陈颂卿,陈颂卿表示,对于伤到真皮的切口,建议市民在家简单止血后要马上到正规医院进行处理,她特别强调对伤口进行处理时尽量不用深颜色的红汞或者龙胆紫等消毒药物,这样会加大医生、护士判断伤口感染的难度。
广州军区广州总院门诊部创面诊疗中心国际伤口治疗师陈颂卿
慎用粉剂以及深颜色的消毒药物
酒精、红汞、碘伏、龙胆紫都是常见的伤口消毒药物,尽管这些药品对于伤口消毒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红汞、龙胆紫等深颜色的消毒药物,使得伤口被药物本身的颜色所覆盖,对伤口的后续治疗带来不少麻烦。
据悉,曾经有一位病人由于脚上有伤口,其使用龙胆紫进行消毒,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脚部被龙胆紫颜色所覆盖,无法从肉眼判断其伤口感染程度,最后医生使用强光对其脚趾间伤口进行照射,才发现其中隐匿着一个小伤口。
据陈颂卿介绍,由于地方传统的缘故,粤西地区的人喜欢用含青黛类药物处理伤口,粤东则用不知名山草药,粤北地区喜欢用头痛散来止血。她特别指出,这些老祖宗留下来伤口处理办法,可能在止血上对伤口有点帮助,但这反而给后期的治疗带来负面影响。
陈颂卿告诉39健康网编辑,其在临床上接诊了不少因前期伤口处理不当,导致感染化脓甚至差点截肢的案例。曾经有一位病人用头痛散对伤口进行处理,使用时间长达半年,但是伤口始终未见愈合,不得已到医院就医。陈颂卿发现该病人伤口由于长期使用粉剂导致脱水非常厉害,后期为其处理伤口时,光是水化伤口一项耗时近10天,而一般伤口的水化只需1~2天。
结痂并不意味着伤口愈合
除了不恰当使用各种消毒药水以及止血产品外,在临床上,不少病人对伤口结痂的认识也非常不够,几乎所有病人都认为结痂就是伤口恢复、愈合的表现,对此,陈颂卿表示非也。
目前,临床上提倡湿性伤口愈合,指的是伤口局部的湿润,不会形成结痂。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护理时创造接近生理状态的湿性愈合环境,就有利于肉芽的生长,便于皮肤细胞的分裂,从而促使伤口的完整愈合。
陈颂卿指出,成人的伤口难以痂下愈合,特别是糖尿病人的伤口往往容易在痂下出现感染、流脓甚至是腐烂的情况。
她表示,曾经有一位压疮病人,其伤口面积大,并在表面形成结痂,但伤口仍然有疼痛感。到医院就诊时,陈颂卿通过按压结痂表面,判断痂下已经感染并形成脓肿,要求病人家属进行去痂手术,病人家属对此不理解并有抵触心理。后来通过沟通,家属同意剪开伤口,此时才发现痂下情况非常不乐观。
陈颂卿为此感叹,“结痂不不代表伤口愈合”的理念需要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