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前沿科技 » 正文

中科院淀粉样纤维的生物纳米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30  浏览次数:106
  医药网6月24日讯 2015年6月1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柯莎(Sarah Perrett)课题组在《ACS Nano》在线发表了题为“Enzymatically Active Microgels from Self-Assembling Protein Nanofibrils for Microflow Chemistry”的研究成果,介绍了该课题组发展的将蛋白淀粉样纤维应用为生物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淀粉样纤维是蛋白或多肽自发组装形成的一种高度有序的纤维状聚集体,不仅与哺乳动物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而且也会参与生物体正常生理功能。而目前在该领域出现的挑战在于如何能够使这些淀粉样蛋白不经过外界的强刺激在温和条件下实现其自组装。多年来,柯莎课题组致力于研究淀粉样纤维的形成以及传播机制。同时,柯莎课题组也开展了淀粉样纤维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研究,因为淀粉样纤维作为一种由蛋白自发组装形成的有序聚集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形态多样性,体现出良好的生物纳米材料特性。     微凝胶作为一种微米尺寸的三维网状胶体颗粒,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生物医学领域,微凝胶可以被应用为药物的运输和缓释载体,也可以被制备成微型生物反应器,还可以被应用到组织修复中等。然而,目前对于微凝胶的制备,还主要集中于利用化学有机分子形成的高聚物,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时,难以克服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等问题。通常来讲,利用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大分子制备凝胶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物体条件或不引起强烈的免疫排斥。     在之前的研究中,柯莎组已经利用酵母淀粉样性质蛋白Ure2作为纳米骨架分子,实现了活性酶分子在淀粉纤维表面的高效固定化展示。基于此研究,柯莎组结合微流控技术,将融合有活性酶分子的Ure2蛋白制备成均一的微米液滴,通过蛋白在液滴内自发组装形成淀粉样纤维,制备出结构和性质良好的微凝胶,并具有相应生物酶活性。与传统的以化学有机分子为材料制备的微凝胶相比,蛋白微凝胶或具有更好的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纳米材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