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 正文

MERS敲响中国大门:专家称须作防范 不必恐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6-02  浏览次数:110

  虽然致死率比SARS高,但MERS不具备SARS那么强的传染性。我国在MERS病毒被发现之初,就已经在主动备战。

  有着SARS“表亲”之称的MERS已然敲响中国大门。据卫计委5月29日通报,广东惠州出现国内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患者来自韩国。

  MERS来袭,该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强度如何?国际防控形势怎样?我国已采取哪些应对策略?针对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相关专家也做出了回应。

  不可能大面积传播

  MERS病毒于2012年在中东发现,并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关注。“我们很早之前就觉得它肯定会来到中国。”专家说,MERS不同于埃博拉的接触式传播,与其“表亲”SARS一样,其病毒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从目前来看,MERS不像SARS传染性那么高,打个喷嚏都能感染。”专家说,MERS与SARS均属于同一个β冠状病毒属,而且均属于C亚型;感染后也会出现发烧、呼吸衰竭,有时伴有肾衰竭等类似症状。数据统计表明,MERS致死率远高于SARS的10%,达到37%(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数据为27%)以上,但该病毒传播速度并不快。

  据世卫组织公开数据,截至5月中旬,3年来MERS病毒在全球20多个国家累计感染1100多例患者。严景华表示,目前国际上尚未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可以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大多是接触动物或医院内密切接触感染。

  而且,作为一种烈性病毒,该病毒也注定不可能大面积传播。“病毒越是烈性越容易消失。”严景华说,如果寄主被其杀死,病毒也会消亡。美国爱荷华大学MERS研究专家斯坦利·珀尔曼表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如果MERS病毒像现在这样传播,每次对人类产生极小范围的侵袭,它很快就会消失。”

  抗体研究初见成效

  目前,MERS病毒的研究难点之一就是没有好的实验室动物模型。“指猴可以作为MERS感染模型,但它们大都是宠物,并非普适性的动物模型,而普通动物模型很难感染MERS。”专家说,“现在国际上有研究人员把MERS受体CD26转移到小鼠体内,但小鼠并不一定会出现人感染MERS症状。”

  尽管如此,当前国内科学家已经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中科院院士、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家高福带领研究团队,2013年在《自然》发表研究成果,阐明了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机制。

  “MERS病毒表面有一个叫作突刺蛋白的‘S’蛋白,主要负责病毒的黏合及入侵,它会通过一个叫做RBD的结构域与人CD26受体结合,由此入侵宿主细胞。”施一向解释说。他也是高福课题组研究人员之一。

  近两年来,该课题组正在以这种入侵机制为基础开发相应的治疗性抗体。“其原理是通过把抗体与S蛋白靶向结合,使MERS病毒被包裹起来,从而阻止其入侵宿主细胞。”施一透露说,目前该抗体已经在小鼠模型上进行实验,能够有效清除病毒。

  此外,作为一种动物源性疾病,许多科学家认为,单峰驼是MERS病毒的主要宿主。在2014年发表于《细胞—宿主与微生物》的一项研究中,高福课题组推测认为,该病毒或起源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HKU4,而骆驼则是其中间宿主。

  须作防范,不必恐慌

  尽管MERS病毒病原体很难在人际间传播,但专家并不确定,它将来是否会发生突变,在人际间传播变得更强。对此,专家表示,相关部门在分离出亚洲患者携带的病毒后,将会进行共享与分析,结果尚待进一步确定。

  专家认为,中国对MERS病毒需要防范,但公众无须恐慌。对于这种输入型病毒,需要在海关方面加强监控,防止外来人员把病毒带进来。同时,在国内作好预防性研究。

  “与埃博拉在非洲造成大规模疫情不同。”专家说,“非典之后,我国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方面的防控、应急以及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与非洲不可同日而语。”

  而且,在应对突发性传染病方面,国内的医疗设备、研究人员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事实上,我国在MERS病毒被发现之初,就已经在主动备战。

  “中科院和卫计委都有相应的布局,上马了一些疫苗、治疗性抗体、多肽和化学药物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研究都可以快速进行,因为它和SARS病毒的应对方式基本类似,路是共通的。”施一说,目前,国内已研发出多个治疗性抗体和多肽药物,均处于实验室水平,下一步需要加紧进入临床研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