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虽然是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但是去年国内众多药企面对欧盟的GMP现场检查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原料药的质量问题可能会对原料企业出口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前虽然一直运用价格优势来占据国际原料药市场,但随着欧盟等国的严厉监管政策,从提高质量和技术含量来着手解决已经迫在眉睫。
我国原料药出口出口额持续下行,价格优势不在
原料药一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医药出口品种,在世界原料药市场中占有绝对份额。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原料药出口235.98亿美元,占我国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的46.27%。两年以来,我国大宗原料药单季度出口额 同比连续出现负增长,且幅度不断拉大,2013年第三季度同比下降9.52%,为历史最大降幅。虽然第四季度大宗原料药出口下滑速度有所减缓,但仍无法逆 转持续下行的出口颓势。
虽然目前中国仍然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但是行业增长下滑已成定局。一直以来,我国以原料药大国自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原料药价格要远远低于国外产品,价格优势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原料药企业抢占海外市场的有力武器。但是,这种优势早前年之后逐渐不再明显,中国原料药产业依靠价格优势称霸全球的时代宣告结束。在接下去几年,原料药的市场低迷主要表现在大宗、交易型的抗生素中间体,以及维生素、部分氨基酸、解热镇痛类等原料药品种上。原因是这些类别的产品长期处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状况。行业内一边是面临产能饱和,另一边还有新建扩建项目,甚至连产能转移也都存在边转边扩的现象。再加上欧盟、日本、美国相 继实行严厉监管政策,对中国原料企业出口也造成不小影响。有人说,改革从来都是被逼迫的,当前,原料药生产企业已陷入困局,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从另一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原料药行业的升级转型步伐。
提高原料药产品质量是关键,各大企业转型待升级
此次接受欧盟GMP检查“中枪”的企业中不乏行业龙头,有业内人士表示,分析此次未通过检查的企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两大问题不容忽视:一是企业在转型中对于旗下公司管理跟进还有待加强;二是以往大宗原料药老品种通过欧盟认证时间较早,企业在发展中必须持续提升标准,跟上欧盟的节奏,同时在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注意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同时下不降低质量标准。
目前,中国原料药企业已经开始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不断向下游供应链延伸和转移,国内深加工能力在逐步增强。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积极获取国际认证,原料药质量可能会有较大提高。
如何在这一激励的竞争环境下,充分利用机遇向原料药高端产业链靠近,我国本土原料药企业要向优秀外国企业学习,政府也应该积极配合把一些精力放在已经通过认证检查的企业上,提高产品质量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