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斯尼终于在中国市场上扬眉吐气,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超能陆战队》首周末两天票房达8500万人民币,创下迪士尼动画在中国的票房首映纪录!片中医疗机器人呆萌大白得到了诸多观众的喜爱,春节前,医谷曾发布了《医疗机器人“大白”离我们还有多远》介绍了医疗机器人的相关进展,再往前,医谷曾发布了《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登月计划”:机器人沃森医生》一文,介绍了机器人用于疾病诊断和护理的相关信息,这两天,医谷还发布了《继续前日的故事 解析李彦宏的“中国大脑计划”》一文,介绍了脑科学和互联网结合,未来产生“超级大脑”的可能,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患者而言是个好消息,因为可以做到更加精确甚至灵活,同时人为失误也可以降到最低,但对医生而言,却不一定会是个好消息,“机器取代人”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最近《财富中文网》发布了一篇《白领也危险了:5个正在被机器人夺走的“高大上”职业》的文章,文中描述了医生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职业:麻醉师、外科医生、诊断医师。
你可能觉得,医生是一门需要实际操作经验的职业,因此医生是不可能被机器人取代的,但事实也并非如此。强生公司的Sedasys系统目前已经通过了FDA认证,可以在结肠镜检查等手术中实施低层次的麻醉术,它的成本还不到专业麻醉师的零头。一名医生在发挥人力因素的同时,还可以同时管理多台机器。
IBM的Watson系统由于在电视真人秀上大放异彩而广为人知。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它在肺癌的诊断上拥有远远高于人类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在某些测试中,Watson系统与人类医师的诊断准确率为90%对50%。原因是数据。要想读完最新发布的医疗数据,人类医师每周至少要花费160小时的时间,因此人类医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新见解甚至临床证据,因此面对计算机时也就丧失了诊断方面的优势。
外科医生已经在使用自动化系统辅助进行一些低侵入性的手术。目前虽然还是医生负责手术的全过程,但终有一日,机器有可能独立完成一些难度较低的手术。事实已经证明,机器人系统具有将肿瘤从人体组织剥离的能力。另外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至少一款用于进行毛发移植的机器人,使一名医生在进行手术的同时可以监控多个规程。
亨特登医疗中心(Hunterdon Medical Center)的机器人手术服务医学总监普罗帕?高希表示:“我们以前用手工完成的很多事,现在已经通过机器人实现了自动化。比如现在我们不再手工缝合刀口,而是使用机器人缝合。”高希表示,由于解剖结构的变异,加上目前电脑在归纳模式上还存在一定难度,她目前还无法预测机器能够如何充分完成自动化的手术。不过她补充道:“十年以前,我也绝对不会预见到这些东西发挥作用,所以很多说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卡尔?贝内迪克特?弗瑞和迈克尔?奥斯本在2013年声称,到2033年,美国将有47%的工作岗位实现自动化,并被电脑所取代。
市场研究机构Outsell公司的首席分析师利?沃森?希利表示:“究竟是哪里不同了?如今,科技进步的速度加上大数据现象,导致更高水平的机器已经可以从事更高级的认知型任务。”言下之意就是,以前有些高要求的工作需要一些受到高级培训的人才,但以后未必如此。(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