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生物医药领域共有37个项目(通用项目及创新团队)摘得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请见今日第3版),占获奖总数(通用项目及创新团队)的15%左右,与上一年度持平。此外,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被授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37个项目中,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单位合作完成的“我国首次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有效防控及集成创新性研究”、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领衔的“解放军总医院器官损伤与修复综合救治创新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项。
此外,“脑梗死血管学特征谱的新发现与血运重建治疗的新策略”等2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哺乳动物多能性干细胞的建立与调控机制研究”等7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等3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据介绍,2014年,为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规定同一年度每个人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为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规定申请自然科学奖的团队,提交的授权发明专利最多不超过10项;为强化对学术诚信的引导,要求报奖人提交知识产权共有人的知情同意证明和不同单位间的人员合作关系证明,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阶段,全面推行小同行专家审读制。
此外,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还扩大了创新团队奖励范围以及国际合作奖推荐范围;加强对推荐单位的考核和动态调整,首次对连续3年获奖数为零的推荐单位,不直接下达推荐指标;全面实行网络评审全盲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公众旁听制等,其目的就是提高科技奖励质量,确保评审公平、公正、公开。
据悉,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予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0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02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173项(以上均为通用项目和专用项目合计)。此外,7名外籍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被授予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