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简讯 » 正文

专家为北京急诊“开药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9  浏览次数:80

    12月15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举行公众急诊就医文化研讨会,与会专家对北京市急剧上升的急诊量以及急诊不急、慢病压床等情况进行了“会诊”。会议透露,北京市医院急诊量近10年来增加了4倍~5倍,急诊科的患者中,确需急诊的却不超过三成。北京市将评估通过采取相关措施,缓解急诊结构性紧张的可能性。

  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主任郭伟介绍,很多医院的急诊实际上已经成为24小时门诊。在国外,患者发烧但在未出现脱水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急诊一般不会接诊。而在国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常常在下班后到急诊挂号、开药,挤占了急诊资源。

  压床也是急诊面临的问题之一。一位急诊科主任在会上举例说,目前,其所在的急诊科抢救室还住着25名患者,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其中80%的人可以回二级医院或者回家康复,但是转不出去,医院普通病房又没有床位,只能留在急诊科。对此,与会专家提醒,免疫功能低下、慢性疾病终末期情况稳定及治疗方案确定的患者,并不适合滞留急诊科。急诊科收治患者情况多变,长期滞留急诊科反而增加患者风险。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有关人士表示,急诊不急、慢病压床的情况,折射出医疗服务体系结构性问题。对此,北京市将加大急诊建设力度,同时积极为急诊患者寻找“出口”,加大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和配备,推进慢病康复体系发展。此外,支持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及时向社会披露急救资源布局信息。(健康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