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三十家胶囊生产企业发表联合声明郑重向社会承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95
核心提示:重建行业诚信重拾公众信心三十家胶囊生产企业发表联合声明郑重向社会承诺本报广州讯记者赵红报道日前,借第7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召

重建行业诚信   重拾公众信心

          三十家胶囊生产企业发表联合声明郑重向社会承诺

    本报广州讯   记者赵红报道   日前,借第72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召开之机,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胶囊专业委员会与国药励展联合主办了主题为保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中国胶囊质量安全研讨会暨自律公约发布会。会上,胶囊产业中知名的大型企业罗赛洛(广东)明胶有限公司、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天士力集团公司等分别就原料采购、供应商管理、相关法规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享。

    2012年4月15日,可以说是胶囊产业一个历史性的日子。随着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胶囊里的秘密》节目的播出,胶囊,这个伴随了人们几十年的最常见药品剂型,一夜之间变得面目狰狞,令人生畏。节目中称,一些明胶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最终进入患者腹中。毒胶囊事件就此引爆。

  时隔两年,正当人们对铬超标胶囊的恐慌开始慢慢消退时,明胶风波再起。2014年3月15日消费者权益日,央视的调查报告称,又有多家规模较大的明胶厂,使用制革厂工业垃圾皮作为主要原料,再经过工业盐、硫酸碱等加工后生产药用明胶或者食用明胶。这一事件被称为明胶暗影事件。这无疑让已受重创的胶囊产业雪上加霜。

    多年来,胶囊早已成为众多药品剂型中的宠儿。因为有了它,孩子吃药不再怕苦,大人吃药不伤肠胃,就连雨后春笋般诞生的各类保健食品与化妆品,也因为它卫生、方便、易于吞服等优点而纷纷将胶囊作为首选剂型。然而,随着接二连三安全事件的曝光,胶囊的命运急转直下。据统计,自从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之后,包括明胶、胶囊、胶囊制剂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均遭受严重影响。(需要几个数据,我再查)

    产业身陷危机,明胶、胶囊、胶囊制剂,这三个产业链上环环相扣的产业都无可避免地受到牵连。是洁身自爱、扫净自家门前雪,还是携起手来、抱团取暖,通过加强行业自律,重建产业信誉,重拾公众信心?这次联合宣言的发布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回答。

    此次联合宣言,是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空心胶囊专业委员会为推动胶囊制造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维护中国胶囊行业的健康形象而起草的。签署企业均为该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据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副会长张世德介绍,起草这份联合声明,就是为了约束胶囊生产企业的行为规范,确保为制药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胶囊产品。凡是签署宣言的企业,一旦发生质量问题,首先要接受被通报并取消会员单位资格的处罚,还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与法律责任。

   作为整个产业中的一员,我们必须携手共进。每一个企业的质量问题,都不是企业的个体行为,而会对整个行业产生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胶囊产业中口碑良好的企业,我们也不能冷眼旁观。我们愿意把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与心得体会公布出来,与同仁们分享,只希望能为产业的重新崛起和健康发展出一份力。罗赛洛中国区质量总监邓沃铨、苏州胶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忠等异口同声地表示。 

   胶囊这个剂型,其优点是不可否定的。我们一方面要提倡生产企业保障质量,一方面也要对公众进行正面宣传,对主流企业的主流产品,还是应该持理性态度。不能谈胶囊色变,更不能因噎废食,从此对胶囊敬而远之。如此的话,不仅是对产业的损失,也是对公众健康的损失。中国药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张世德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