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国际医药巨头纷纷抢滩“孤儿药”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3  浏览次数:93
    一、“孤儿药”收益高

    自美国1983年出台孤儿药法案以来,孤儿药受研发和市场受到了极大的鼓励,预计2018年世界孤儿药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270亿美元,占全球处方药市场(除去通用名药物)的15.9%;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专利药市场下降2.1%至6450亿美元。

    市场规模的急剧增长带来了企业研发孤儿药的热情,在2012年FDA批准的43个新药中,孤儿药有15个,占到了34%;欧盟所给出的孤儿药资格认定中有18.5%针对极其罕见病。作为孤儿药开发浪潮的领先者,安进、百健艾迪、基因泰克(罗氏)、健赞和先灵葆雅等公司通过创新药的高溢价获得了显著回报。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由于III期临床花费上的差异,相对于常见病,孤儿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孤儿药的投资回报率为10.3倍,而非孤儿药的投资回报率为6倍:孤儿药的三期临床试验病例平均只需要528例,而非孤儿药则需要2234例,2013年Top10孤儿药III期临床平均受试者数为592人,非孤儿药为8614人;据此估计两者的三期临床试验平均花费分别是8500万美元和1.86亿美元,而美国为孤儿药提供的减免50%税的政策又将孤儿药的三期临床费用降到了4300万美元。

    二、医药巨头纷纷进入“孤儿药”领域

    市场迅猛增长、获益回报率高、市场竞争小...“孤儿药”领域成为市场香饽饽,跨国巨头纷纷抢占先机,2009年辉瑞公司与以色列生物技术公司Protalix达成协议开发用来治疗戈谢病的药物,开始涉足“孤儿药”市场,此后,罗氏、赛诺菲、诺华等巨头先后进军“孤儿药”领域。

    之所以制药企业开始重视“孤儿药”,除了“孤儿药”受到特殊政策保护外,还有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1)当下绝大部分制药企业都面临着研发乏力的局面;2)孤儿药的市场推广可以更多地和公益项目结合,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3)随着对于疾病的深入了解和检测能力加强及基因检测的运用,药物的适用范围会渐渐缩小。同时,孤儿药的竞争压力比较小,几乎一个疾病就一种药品,因而愈来愈多的制药企业开始抢滩孤儿药市场。随着疾病相关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很多特异性作用靶点都有可能成为研发“孤儿药”的突破口,生物技术的大量介入,为“孤儿药”研发和市场快速扩张带来机遇。(前瞻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