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浙江  盐酸  白藜芦醇  氨基  技术  吡格列酮  吡啶  中间体  制药设备  骨科  原料药  前景广阔  武汉  中成药“避风港”或步其后尘  试剂  机构悄悄潜伏“创新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纵览 » 正文

304种低价药取消最高零售价 老药将重出江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7-02  浏览次数:103
    明天起,庆大霉素滴眼液、克霉唑软膏、布洛芬缓释片等112种西药,感冒疏风片、维C银翘片、小柴胡片等304种药品将取消最高零售价,在日均费用标准(目前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内定价。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取消最高零售价后,部分低价药品有望重回市场,而且只要加强监管,上海市民的医疗总体支出不会增加。

    现状:每年都有低价药退市

    平时,如果身体得了一些小毛病,市民往往会去医院或者药房买些物美价廉的药品,可是让市民感慨的是,一些以前常见的廉价药,如今在市场上却看不到了。

    “小时候长痱子,妈妈就帮我买一款5元左右的去痱水。”在市民王小姐的记忆中,这款浅蓝色的去痱水,包装简单,却极其好用。王小姐回忆,上世纪60年代去痱水很流行,不少单位发的防暑用品里都有它。但最近两年,许多药房都不卖这种廉价药了。

    王小姐想买的痱子水,之前的零售价是5.1元/100毫升,价廉物美,但是王小姐奔波了五六家药房,都找不到这款药。药店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我们也跟厂家联系过,厂家回复称,原料涨价,完全是亏本经营,所以没有办法生产。”之后,工作人员给王小姐推荐了一个可替代药品,但是价格高出不少,组合装的价格为26元。

    事实上,玩失踪的不止痱子水,像金霉素药膏,老的达克宁这种药都不好买,不止是药房里没有,甚至在医院也配不到这些药物。“之前临床上一直使用的一些常用药,现在也经常停产停药,替代品种也没有。”某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浦东的某三甲医院,常规临床用药有一千多种,其中40%都是15元以下的常规药物,但是其中有些药已经没有了。“我们医院大概有15种药品基本上是断药的,原因就是这些药便宜,厂家不愿意生产;此外每年都还有不同的廉价药在退市。”该医院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

    改变:定价交还给市场供求

    据日前上海市发改委(物价局)发出的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对列入国家和本市低价药品清单的药品,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在日均费用标准内,由生产经营者根据药品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及竞争状况制定具体购销价格。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现阶段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为,西药不超过3元,中成药不超过5元。

    通知明确,沪上公立医疗机构销售国家及上海市低价药品清单内的药品,按照上海市医疗机构低价药品集中采购有关规定,在不突破规定的日均费用标准下,按实际采购价格顺加不超过规定的加价率销售,其中,按规定实施零差率政策的医疗机构应实行零差率销售。

    全市社会零售药房及其他的药品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及上海市低价药品清单内的药品,其零售价格不得高于国家低价药品日均费用标准的规定。

    幕后

    利润过薄越来越多廉价药“消失”

    药品限定最高零售价看起来对老百姓是件好事,此次为何会取消?

    对此,相关负责人解释说,相较高价药品,低价药品盈利水平较为薄弱,消化成本上涨能力有限,对成本变动也比较敏感。加之近年来药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企业生产供应低价药品的意愿下降,医院也缺乏使用积极性,导致一些低价药品出现短缺和断供。

    王小姐所说的这款经典去痱水的退市就是和原料上涨有关。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款去痱水的生产企业是上海运佳黄浦制药公司。去痱水学名“薄荷麝香草酚搽剂”,零售价5.1元,主治痱子、虫咬等,已由运佳黄浦连续生产十几年。近年来,原料价格上涨的速度,让药企傻了眼。

    很多药企也面临同样的难题。华润双鹤药业拥有120个低价药品种生产能力,但是今年仍然在产的已经不足40个。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倒挂”,迫使生产企业减产直至停产,患者只能买贵药替代。

    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难道没有相关部门可以监管?据了解,绝大多数廉价药是使用多年、技术成熟的普通药、基本药,属于政府定价范畴,药价一旦核准,很难调高。

    目前政府定价重点管控成药,药品原料并不在管控范围内,导致个别原料厂家想涨就涨。我国对原料生产企业实行生产注册制,既要有药品批准文号,又要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很多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被挤出了市场,缺少竞争,企业渐渐垄断生产;另外,由于廉价药原材料市场需求量不高,原料企业为了维持长期生产,也不得不提高价格。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原料厂商;另一方面,一些微利甚至赔钱的普通药、廉价药,如果确实有效且深受市民欢迎,政府不妨提供部分补贴。针对一些临床必需的廉价特效药,建议由政府指定药厂生产,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障合理利润,调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廉价特效药的稳定供应。

    市场恶性竞争小企业“招标”死

    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部分低价药退市,不过这仅是廉价药退市的原因之一。

    据介绍,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试点,初衷是通过竞争的办法优胜劣汰,供给市场上质优价廉的药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恶性竞争,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得到市场,恶意竞争,有意压低这些药价。浦东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表示:“这些小的企业中标以后就不生产了,这就叫做所谓的"招标死"。”

    除此之外,导致廉价药退市还有一个原因就以药养医。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医生的劳动、医院的运行成本要通过药物销售价来实现。在这样的体制下,医生更愿意开出一些价格相对高的药品。廉价药市场受到挤压,企业没有积极性不再生产;医生没有积极性,不愿多开处方,很多廉价基础药就这样渐渐淡出了市民的视野。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通过政府采购来割断中间环节和制药企业以医生之间的关系,使医生用药真正遵循医学的要求,按照病人的病情来用药,这就需要从医改上说把以药养医这个现状变革掉。

    市民质疑:取消最高零售价低价药普涨?

    专家:大量使用总体费用将下降

    那么,低价药品放开限价后是否会造成大面积的药品涨价?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不会出现普涨现象。

    上海运佳黄浦制药公司目前生产的药品中,有69个品规的低价药品,其中低于10元的药品占了80%,低于5元的药品占了50%。此次,公司7种低价药品被列入这批取消最高零售价的目录中,其中复方水杨酸溶液和复方水杨酸搽剂就在名单之内。针对这些之前定价过低的药品,药企准备重新核算成本后,有望重新投入生产。

    重新定价是不是就意味着药品价格上涨?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取消低价药品最高限价改为限定患者每天的最高药费支出,目的是纠正常用低价药品价格扭曲。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市场竞争和市场调控,药品整体的涨价幅度和水平都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低价药每天的日需要剂量控制在3元和5元,那这样来讲,即使涨了它的金额不会很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随着低价药的大量使用,高价药的使用可能会相应减少,这样不但使患者的总体费用下降,而且会使医保支出,总体会出现一个下降。”

    该业内人士表示,从整体上来看,改变低价药价格管理方式,不仅不会导致医药费用增加,反而有利于减轻患者的负担,只要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政策,确保通过竞争形成合理价格。同时加强监管和引导,防止经营者滥用自主定价权,就能够确保患者的负担不会增加。(青年报)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展会信息 | 欢迎扫码下载展会杂志电子版 | 帮助中心 | 国际注册与认证 | 服务指南 | 黄金板块 | 本站服务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